头部
ico
ico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东莞 > 文化东莞 > 民间艺术 > 龙狮艺术
东莞非遗登上新华社国际传播平台!
中国东莞政府门户网站      2024-03-04 18:01:35  来源: 东莞阳光网
【字体:

  近日,东莞非遗“舞草龙”登上新华社国际传播平台!“龙舟制作技艺”之龙头雕刻同获关注~

  报道以国际友人深入当地体验非遗制作为切点,为大家展现莞邑文化的深厚底蕴,让我们跟随@阿里老乡一起打卡东莞非遗!

  发现非遗之美:舞草龙

  ↓ 一起看看新华社国际传播平台原文 ↓

  2月27日,新华社海外版视频栏目《GLOBALink》播发《GLOBALink | Ali's tales of finding dragons | Straw dragon dance in south China village》;2月28日,新华社客户端又以《@阿里老乡寻龙记丨横沥田饶步村舞草龙》为题,对拥有300余年历史的横沥非遗舞草龙作了深入报道。

  视频主人翁是来自马里共和国的篮球博主@阿里老乡,在广东工作生活了两年,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在龙年春节,阿里走进东莞寻找“龙”的足迹,深度体验当地的非遗之美。

  这一次,阿里来到了横沥镇田饶步村寻龙,这里舞草龙的习俗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阿里向本地村民学习如何把稻草扎成栩栩如生的草龙。通过外国友人“中国通”阿里出镜,体验传统的编草龙和舞草龙仪式,感受横沥久远的文化底蕴,领略深藏的“龙”之意义。

  据悉,田饶步舞草龙是横沥镇一项传统民俗活动,起源于村民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的愿望,已有300余年历史,2007年3月被列入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做好田饶步草龙舞技艺的传承,作为舞草龙传承人的黄耀林时刻不忘自己的使命,他不遗余力培养接班人,组织青少年编织草龙和练习舞草龙,并重新组建舞龙队,经过几年发展,已有30人的规模。

  在政府和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在东莞市非遗保护中心的指导下,以及传承人黄耀林的不懈努力下,田饶步村建立了一个占地约350平方米的舞草龙传承基地。通过传承基地,一批又一批的青少年舞草龙传承人从这里“走”出去。每逢节假日,基地会举办展演、编织草龙、制作鱼灯笼等活动,孩子们纷纷来到这里学习草龙历史文化、编织草龙和舞草龙。

  让人惊喜的是,近年来,田饶步村委会和舞草龙传承基地不断创新,陆续制作一系列草龙延伸手工艺品和文创产品,大胆尝试,探索更多打开舞草龙的新方式、新惊喜。与此同时,紧跟潮玩IP之风,田饶步推出首个潮玩IP“田小饶”。“田小饶”打破传统草龙形象,是以现代化IP设计语言重塑经典草龙形态。独特的方形造型、龙角设计的细节以及头身大小比例是从“田”和“草”字里提取的设计要素,配合萌趣的五官,打造承袭田饶步草龙精神基因,又符合现代潮流审美的可爱IP形象,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和喜爱。

  为让“田小饶”IP形象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潮流,带着舞草龙记忆回家,田饶步利用“田小饶”IP衍生毛绒公仔、盲盒公仔、走龙灯、鸭舌帽、帆布袋、保温杯等系列文创产品,以潮流文化助力舞草龙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传播,展示横沥和田饶步村独特的传统文化魅力。

  【“舞草龙”简介】

  舞草龙在东莞主要分布于企石、横沥、凤岗等镇,每年春节和中秋都有表演,以企石镇上洞村草龙舞为代表,体现了一种生龙活虎的精神,早在2010年就是省级非遗项目。每逢佳节,插满香火的稻草,翩翩起舞,星光流动,火龙像是腾云驾雾一般,非常漂亮。草龙舞表演有盘、滚、游、翻、跳、起、伏、抢等动作,有跳龙门、过龙桥、拜四方、走龙云、穿龙肚、舔龙脊、寻龙珠等套路,还有蛟龙漫步、金龙钻档、首尾齐钻、蟠龙吐彩、金龙串柱、火龙摆尾、游龙戏浪、一柱擎天等造型,令人目不暇接。

  发现非遗之美:龙舟制作技艺之龙头雕刻

  ↓ 同时还有不能错过的“龙头雕刻” ↓

  【“龙头雕刻”简介

  龙头雕刻是龙舟制作技艺的重要一环,龙舟文化爱好者常言道:“龙头、龙尾是龙舟的灵魂。”千百年来,雕刻龙头的传统制作技艺得以传承和发展得益于东莞深厚的龙舟文化底蕴。每逢龙舟月到来,伴随龙舟队出场的龙头都造型迥异、各具意韵,如意、祥云等寓意福泽的中国元素相互辉映,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附件:

相关附件
媒体报道
音频视频
文件
部门解读
图解类
新闻发布会
访谈
其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相关新闻
主办单位: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东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 : 4419000098
备案号:粤ICP备19114884号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375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东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