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ico
ico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东莞 > 文化东莞 > 古迹文物
探访“广东省革命文物名录”东莞入选单位⑥ :朱执信纪念碑、李任之故居、东圃小学旧址——重访历史印迹,领略壮志豪情!
中国东莞政府门户网站      2021-07-16 17:28:25  来源: 东莞时间网
【字体:

  根据首次公布的《广东省革命文物名录》,目前广东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共计1513处,东莞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合计21.5处入选。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4处)、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15处)。这些红色文物,包括林则徐销烟池和虎门炮台旧址、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等历史遗迹,以及蒋光鼐故居、莫萃华故居、李任之故居等革命者旧居,此外也涵盖近代史上与重要革命事件息息相关、如纪念碑类的各项实物。

  本期,我们将走访朱执信纪念碑、李任之故居、以及东圃小学旧址,继续通过回首沧桑往事,从中汲取奋进力量。

  朱执信纪念碑

  浓浓革命精神

  屹立巍巍丰碑

  在虎门,有一座以民主革命家朱执信名字命名的公园——执信公园。朱执信纪念碑,就位于虎门镇鹅公山东侧的执信公园内。

  为纪念在虎门殉难的民主革命家朱执信先生,东莞抗日名将蒋光鼐发起捐资为其立碑。纪念碑于1923年建成,1931年重建。碑高7.2米,碑座边宽2.6米,用光面花岗石砌成。碑柱正面上方铭刻“朱执信先生纪念碑”8个隶书黑字,碑座正面铭刻颂扬朱执信事迹的碑文。1990年2月,纪念碑被东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1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执信公园是虎门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实践点,长期展出朱执信生平事迹、在虎门牺牲的过程及其著作。凭吊朱执信纪念碑的人们、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在这里皆有感悟,更加深刻了解虎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风云往事。

  执信公园非常雅致,有几处老建筑,如虎门医院(旧址),由蒋光鼐、王若周、潘树勋(擎一)、苏鸣一、方人矩等人发起创建。医院为砖混结构仿古二层楼房,四角建有八角形亭式建筑与主体相连相通。红砖砌筑,有仿斗拱构件,绿琉璃瓦面,一、二层间外墙镶有刻“十”字的花岗石,正门门楼之上原有蒋光鼐亲笔写的花岗石刻“虎门医院”四个字。大楼正面和东面之阳台镌刻着“纪念蒋光鼐先生”,并有石碑一方树立院内。

  虎门图书馆也设在执信公园内,楼高三层,雅致得体,整体布局与原有的红楼、洋亭、纪念碑浑然一体,成为虎门书香味浓郁的景观。来到执信公园,还可以去“商颂亭”小坐,该亭是纪念当年捐资兴建虎门医院的商人而建。亭为六角攒尖顶,绿琉璃瓦亭,檐下有仿斗拱斜撑,具有民国岭南建筑的特征,是研究当时建筑的实物资料,对于研究虎门医院历史也有一定的价值。

  李任之故居

  革命救国启蒙地

  戎马生涯望故乡

  通往李任之故居的小道有些曲折,沿着指示牌往里走,就能看到一个红砖青瓦外墙的小院,门檐上挂着刻有“李任之故居”五个大字的牌匾。小院清幽,树影婆娑。

  李任之故居位于常平横江厦村缺巷路7号,建于清代,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由大院和五间房屋组成,占地面积约210平方米,大院四周为青砖建成的围墙,大院门在三间房间的右侧,大门向南,空地右侧种有一棵龙眼树。房屋经过修葺后,仍保留着青砖石脚的建筑风格。1919年4月出生的李任之,童年在这里度过,由祖母和母亲抚养长大的他上私塾,进小学,后来走向更广阔天地,阅读进步书刊、宣传抗日,开始革命道路。

  李任之17岁后的人生事迹,可以在李任之生平事迹陈列馆里找到。陈列馆将李任之的一生浓缩成一幅幅展画,阅读展画即是“重走”革命英雄的鞠躬尽瘁之路。年少时贫寒艰苦、中青年时投身革命、再到年老情寄故乡,都被一件件革命文物、一张张历史照片记录。

  李任之生平事迹陈列馆共分六大部分,分别展示李任之在常平的成长历程、延安的革命生涯,以及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经济建设方面作出的贡献,整体回溯,李任之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不畏牺牲;在开国建设时期勇挑重担、敢为人先,为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竭尽一生热忱,被誉为“影响中国的东莞人”。李任之热爱祖国、不忘家乡、诚勤一生的高尚品格在家乡人民心中薪火相传。

  东圃小学旧址

  英雄长眠水乡

  赞歌唱响东江

  东莞东圃小学前身,是高埗镇古江城洲李氏宗祠,始建于清朝顺治年间,距今已经有400多年历史。1937年春,革命人士、上江城村人李一之在此创立“东圃小学”。而今这座充满历史记忆的东圃小学旧址,已经成为红色革命文化展示馆,成为广大群众自发接受红色洗礼的教育基地。

  遥想当年,东圃小学旧址作为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的重要阵地,为学生和乡民广泛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教育,如在重要节日发传单、贴标语,集会演讲,在上江城播下革命火种。同时,作为抗日阵地和人才培训基地,更为东江纵队培养输送了一批抗日骨干力量。李一之便作为地下党员,为东江纵队多次及时传递重要情报。1940年12月12日,李一之在水乡秘密开展抗日活动时,不幸被日军逮捕,英勇牺牲。

  在东圃小革命精神的影响下,许多学生走上革命道路,其中杰出代表有东江纵队战士、志愿军烈士李云祥等。2004年1月,东圃小学旧址被东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也被定为革命教育基地。为更好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2018年,“江城小学”变更恢复为“东圃小学”。

  如今,李一之烈士墓安置在上江城村骨灰楼旁。新墓碑为锥型,高2米有余,正中用瓷片镶嵌烈士遗像,下方刻有“李一之烈士墓”红漆字,底座正面镌刻其生平事迹。



附件:

相关附件
媒体报道
音频视频
文件
部门解读
图解类
新闻发布会
访谈
其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相关新闻
主办单位: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东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 : 4419000098
备案号:粤ICP备19114884号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375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东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