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上午,“情系映秀,爱在东莞”东莞市书画名家作品展在大汾村何氏大宗祠举行
12月24日“大汾展览馆”在广东东莞市大汾书画村何氏大宗祠揭牌,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何氏大宗祠变身艺术展馆,全国首个公益书画包——“情系映秀,爱在东莞”东莞书画名家作品巡展成为该馆首展。
据悉,继“粤剧进校园”后,万江文化名城建设推出另一举措——把具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大汾打造成书画村。
大汾家家户户习文弄墨
万江大汾为东莞四大名乡之一,距今已经有八百多年历史,至明清以来书画名人辈出,走出了香港太平绅士何镇东,加拿大书法协会会长何镜贤、中国书协会员何为等多位当代书画名家。
2004年,大汾被广东省授予“书画之乡”,大汾社区老幼临池习墨气氛仍然浓厚。日前,未经预约,记者走进社区居民何柏坚家里。一进门,墨香扑鼻, 近三十平方米的房间,并列排着两排桌子,上面全是写满毛笔字的宣纸。坚叔写得一手好字,除了社区的学生登门求学外,中堂、高埗等镇的家长专门把孩子送来学习书画。
而在大汾,像坚叔这样习字练画的家庭私塾有十多个,老师都是万江优秀的书画家。
9个祠堂串联起“艺术部落”
大汾书香气息浓厚,万江街道党委委员陈榴基介绍,“我们计划沿大汾汾溪河修建书画长廊,吸引本地书画家和外来书画家建画廊,形成产业集群。”
据悉,大汾社区一共有9座历史悠久保存完好的祠堂,万江政府计划在大汾修建书画长廊,建设大汾书画院,逐步建立起以村里9座祠堂展示路线为主轴的艺术创作及艺术交流活动中心。
陈榴基表示,这些祠堂经过简单的改造,在平时,可以成为大汾书画村村民发展社区文化,开展小型书画展览的小型展览馆,而一旦有书画家来此开办大型展览,9个祠堂串联起来,就可以承接大型展览。这样,整个大汾将慢慢演变成一个原生态的“艺术部落”,成为真正的“大汾书画村。”
声音
“从艺术到艺术产业链,当中必须要具备一个形态,大汾书画氛围浓厚、人才辈出,其实已经具备这种形态。现在,大汾需要一些激活的步骤,例如祠堂里开画展就是一步,当然,后面要持续做出好的展览,不断让外界认识大汾、关注大汾。有了这些动作后,可以寻找适合的契点,开发艺术地产、艺术酒店等新的产业模式。”
——北京798独立策展人吴沫
“打造一个书画村,经济的支撑是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书画文化有浓厚的群众基础。东莞像大汾这么有浓厚书画氛围的地方不多,如果能打造成一个书画村,将群众的书画之风向外延伸至整个东莞,这是一件大好事。”
——来自甘肃兰州、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诗人、书法家陈柏年
“多组织村里优秀的、新晋的书画作品以大汾书画村的名义外出展览,让更多人认识大汾,也让我们多跟外界交流。”
——万江书协、美协会长何春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