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打开行政区划_中国东莞中堂街道栏目页面,本页面是由15个视窗区共计15个区域组成,操作帮助请按Alt加问号键。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中国东莞中堂街道栏目”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放弃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街镇 > 中国东莞中堂镇栏目 > 概况 > 行政区划
吴家涌村
  • 2018-10-15 02:20
  • 来源: 本站
  • 【字体:    打印
  • 分享到:

  吴家涌位于中堂镇中部,总面积3.4平方千米,距镇政府3.5千米,距离107国道1.2千米,省道S120北潢路段从村北经过,村南有市道南潢公路穿过。东接袁家涌村,南接旧鹤田村,西邻东滘湾和宁坊村,北临东江干流与增城大墩村隔江相望。实际耕地面积900亩,辖9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2957人。

  一、村名及立村沿革

  北宋名臣居厚(1038~1114年),字重本,号敦老,江苏无锡县梅里村人,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官居光禄大夫。后来居厚见宋徽宗不理朝政,多次力谏无效,便辞官归故里,然后携全家迁到广东省南雄,是吴氏入粤始祖。居厚生有七个儿子,北宋末年由于金辽南侵,兄弟7人由南雄迁至广州合同场。之后,居厚第五子最公(号十九君),字潜轩,娶黎氏,生二子启明和启存,约于南宋高宗(赵构)绍兴十八年(1157年)由合同场迁至此地,定村名为吴家涌并在此建祠堂。

  二、经济状况

  吴家涌自古以来一直以农业生产为主,经济收入很低。新中国成立以后,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粮食生产逐年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改革开放后,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发展外向型工业,兴办过红转厂、水泥厂,到2000年合资兴办造纸厂至2015年按市要求引退。2019年热电联产项目正式动工,极大地增加了村组收入,提升周边土地价值,强化发展动力。目前经济收入以物业出租,经营农贸市场等为主,2019年总收入2092万元。

  三、教育、文体及其他

  吴家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有私塾2间,1950年吴家涌小学开办,但只有四年级,高年级学生则要步行至袁家涌小学上学。到1962年,吴家涌小学建立,校址在吴家涌祠堂,小学生不用出村念书。1986年,村投资125万元建成新校园,占地面积5834平方米,建筑面积3080平方米,1969年吴家涌曾办过联中,到1983年撤去,小学生毕业后到中堂中学上学,为方便学生上学。村于2002年拨款36万元购置校车2部,早、午、晚负责接送,2008年9月转到中堂实验中学上学。2006年全镇实行联合办学,吴家涌小学与周边几条村小学合拼成中堂镇第四小学,该项目我村共投资559万元。从1998年至今,每年对考取重点高中及本科的优秀学生颁发奖学金。2013年设立道德讲堂,加强对青少年道德教育。2019年成立了吴家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组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引导村民投身文明实践与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增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助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

  目前,我村建设了新村古树公园、板桥公园、中心公园以及各村小组建有篮球场等休闲娱乐设施,每年在春节期间举行男子篮球联赛、男女混合拔河赛、粤曲,广场舞表演等文体活动。2009年完善图书室的图书电子阅览配置,图书室藏书量达5800多册。2010年“吴家涌曲艺社”正式挂牌成立,给曲艺爱好者搭建一个良好的曲艺交流平台。2013年成立吴家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该中心是中堂镇首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致力于“打造具有水乡特色的互助共融综合性服务平台。

  2014年5月,由镇公用事业服务中心进行环卫统筹,建立健全清扫保洁制度,加强道路、广场等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做好村内河道、绿化、古树的保护,抓好小公园建设,提升了宜居环境;加强社会综合治理,研究可行方案,在重点地方加装视频监控,提升了安居环境。

  2019年,吴家涌吴氏大宗祠重建工程按时按质高标准竣工,并于11月2日,举行了隆重的重光志庆,全村村民、宗亲世好、兄弟贵宾欢聚一堂,以贺族内盛事。

2022年3月18日

中国东莞中堂街道栏目_中国东莞中堂街道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