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ico
ico
高埗镇推进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方案
中国东莞政府门户网站      2017-07-26 10:32:40  来源: 本网
【字体:

高埗镇推进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

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方案

 

为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促进农民脱贫奔康致富,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要求,以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促进农村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以优化投资环境和推进环境整治为重点,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

二、目标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集中整治和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力争达到农村社会稳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结合我镇各项精神文明建设,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打下坚实的基


础。到2018年,完成各村美丽幸福村居创建工作,确保村级环境得到整体改善,切实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到2020年,在完成美丽幸福村居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建立长效机制,实现环境美、产业美、生活美和村风美的目标,在人居生态环境、产业增收、特色风貌、村风文明、基础治理方面发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带动作用。

 三、工作原则

(一)坚持部门联动原则。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工作范围广,涉及部门多,各相关单位要结合部门实际工作,积极落实主体责任,加强沟通协调,确保各项工作能够落到实处。

(二)坚持统筹推进原则。既要明确各项工作重点内容,迅速解决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的环境整治问题,又要结合当前村实际情况,以点带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三)坚持标本兼治原则。实行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既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又努力在完善体制、健全机制上下功夫,努力促进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工作持久、深入开展。

四、工作重点

(一) 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1、大力提升村容村貌。一是开展村容村貌综合整治。重点抓好影响农村村容村貌的 “六乱”、噪音等的管理和执法力度,对村辖区内的流动商贩、占道经营、车辆乱停放、卫生死角、违章招牌广告等行为依法进行整治,全力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网格化、精细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二是打造“整治占道经营”示范村。结合各村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选定12条村作为试点村,通过划定管理黄线区、划定流动商贩固定摆卖点、设置“严管示范街”指示牌,并联合试点村加强对临街商铺的规范经营管理和对流动商贩的日常管理,实行定时、定点摆卖,切实维护村容村貌和交通秩序。

2、大力整治农村违法违规建设行为。一是开展“查违”专项整治行动。按照“新增违建零增长、历史违建负增长”的工作目标,综合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开展“查违”专项整治行动,依法严肃查处农村违法建设、违法占地行为。二是加大农村违法建设治理宣传引导力度。采取公益广告、标语横幅和执法车流动宣传等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大力普及城乡规划建设法规和整治违建工作政策措施,增强群众遵法守法意识,打造全民自觉参与、合力推进整治违法建筑工作的局面。

3、大力开展农村生活环境整治。大力开展农村生活环境整治。以整治农村垃圾、农村生活污水、乱搭乱建、整治民居外立面和村庄环境美化绿化等为重点,结合我市“六整治”工作,切实治理“脏、乱、差”现象,循序渐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三边”垃圾整治,鼓励通过定时、定点保洁清理的方式,开展“三边”(路边、水边、山边)垃圾清理工作,全面清理杂物垃圾,确保干净整洁;加强卫生死角整治,清理镇中心区和主干道、村(社区)大街小巷乱推放的物品,规范建筑工地管理,对城乡结合部、插花地、闲置地定期保洁,对居民区、工业区、出租屋楼宇间卫生死角加大整治力度;加强垃圾收集点、垃圾转运站与果皮箱的日常管理,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宣传推广垃圾分类,推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加强城市“六乱”专项整治,对村级的“乱摆卖”行为加强管理,对主要交通路口和影响居民生活的流动摊档要全面禁止,合理设置流动摊档临时摆卖点,实行统一管理。

4积极做好园林绿化工作。强化绿化养护管理,对镇区管养范围内的主次干道、绿化带、游园设施缺株补植,督促市场化承包公司每月定期修剪主干道路、公园广场过度生长的树木、枯枝败叶,加强杂草清理和剪草工作,对裸露树穴进行园艺覆盖或树箅覆盖整治,加强病虫害预防、及时开展灭杀工作。

5开展市政设施综合整治。对道路路面不平整、市政设施不健全等基础设施隐患开展全面排查整治,修缮完善主次干道、人行道破损路面、沙井盖等市政基础设施。全面整治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全面恢复、完善我镇城市道路使用功能,具体包括道路及市政设施、桥梁设施、公园广场设施及路灯照明设施等。加强道路文明施工管理,按有关要求规范各类道路围蔽施工的安全文明施工措施管理,督促做好围蔽、警示等设施的设置及交通疏解道的维护,保障道路通行安全及维护良好市容市貌。对辖区内的违章户外广告进行调查摸底,建立违章户外广告清理台账,并理顺全镇户外广告设置审批机制,明确门面招牌、楼顶广告、强身广告等各类型户外广告设施的设置规范和设置标准。

 

(二) 以污水治理为重点,改善人居环境

1整治黑臭水体。按照“截污、清淤、活源、治堤”的总体思路,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开展内河涌调查工作,初步掌握了河涌的长度、宽度、排污口等数据,建立内河涌档案,以水质达标和恢复水体生态自净能力为目标,制定“一河一策”整治方案。计划对中心涌、林卢涌、三保路排渠、南排涌、中北联渠、茶洲水闸排渠、凌屋村渠、塘厦水闸排渠等8条内河涌开展清淤工程,2017计划整治中心涌、林卢涌、三保路排渠、南排涌2018年计划整治中北联渠、茶洲水闸排渠;2019年计划整治凌屋村渠、塘厦水闸排渠。同时抓好内河涌面源整治,采用市场化模式对镇内中心涌、南排涌、北排涌等主要河道进行水浮莲、垃圾等清理,提高河涌防洪排涝能力的同时优化了水环境。加强河涌综合管理,逐步实现水体生态修复,恢复水质功能,逐步实现“安全河、清水河、景观河”的目标。

2强化生活污染治理。优先完善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加快推进现有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切实提高运行负荷。强化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收集。现有合流制排水系统应加快实施雨污分流改造,难以改造的,应采取沿河截污、调蓄和治理等措施。新、扩建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须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运营。城镇新区建设均实行雨污分流,并推进初期雨水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重点实施高埗13.6里节能减排截污次支管网建设,2016基本建成。在此基础上,加快推进我镇截污次支管2015-2017实施计划,再建34.221公里截污次支管网。2020底前辖区内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

3科学保护水资源。加强河流、河涌、水库管理和水量调度。推进河道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的划界确权工作,分步骤、按要求、依法规划定河流、河涌管理范围,设立界桩、管理和保护标志,明确管理界线。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发挥好控制性水利工程在改善水质中的作用,科学确定生态流量。

(三)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富民强村

1盘活各村集体资产,做到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帮助、配合村盘活村集体资产,根据资产性质,引导各村合理配置工、商、农的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2加强镇村统筹协调,帮助次发达村脱贫致富。对发展较缓慢的次发达村进行政策性补助,帮助其脱贫致富。申请4个次发达村创收项目补助资金及基础设施补助资金合共2268.8元,购买信托理财产品,保7%年固定收益率给次发达村。

3、完善统筹发展的利益分配机制。为统筹农村集体土地的开发项目,建立分享招商项目收益的机制,提高村一级通过盘活旧厂房、闲置土地招商引资的积极性,草拟了《高埗镇招商项目税收镇级留成奖励办法》,以扶持集体经济发展,改善村(社区)投资环境。

4、强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完善农村集体资产“两个平台”,提升集体资产交易、经营合同、债权、债务、收支等管理,严控非生产性开支,规范股份分红,推动和督促农村增资减债、增收节支、增效堵漏。

5、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规范运用“三资”交易及监管平台。一是加强账务核算监督,利用平台实时监控村的财务工作,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资金使用;二是交易平台的使用,促进集体资产交易在公平、公开、公正的环境下进行,使资产交易透明化,资产效益最大化;三是进一步完善、规范财务公开制度,提高村民参与村集体运作的参与度。

(四)保护传统文化,打造历史名村名镇,建设美丽幸福村居

1、根据东莞市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编制工作方案,市委市政府计划推动美丽幸福村居建设三年行动,自2011年开始实施宜居社区(村)建设工作,我镇卢溪村于2011年投资约285万元完成宜居社区(村)建设,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善,塑造和谐优美的生态环境。2015年,市宜居名镇名村办明确美丽幸福村居建设作为宜居社区(村)和名村建设的延续,把宜居社区(村)和名村建设与美丽幸福村居建设合并实施。目前,我镇正在实施美丽幸福村居建设的有芦村村、草墩村、朱磡村、三联村、宝莲村,总投资约2450元,5村的美丽幸福村居建设预计于今年7月底年内完成。我镇将余下尚未开展美丽幸福村居建设的12个村安排在未来三年内逐步开展美丽幸福村居建设,平均每年开4个村。市宜居名镇名村办已批复同意我2017低涌村、塘厦村、横滘头村、新联村开展美丽幸福村居建设。目4村的行动计划编制方案已上报市宜居办审核,工程预20177开工建设,争取2017年内完成。2018年及2019年每年计划开展4村试点建设。

2、抓准地方特色,发展地方文化。坚持“以水为源”,围绕水空间打造美丽幸福村居,营造优美精致,使水系成为美丽幸福村居建设亮点;坚持“以绿为基”,合理串联“水、路、林、田”等要素,营造绿之生态、绿之休闲、绿之享受。针对我镇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村(社区)的特点和问题,从村民居住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制定不同的方案,以特色建设为出发点,以环境整治为基础,以完善设施建设为重点,共同提出并建设一批改善人民环境、社会效益明显的宜居项目,通过完成美丽幸福村居项目提高村民对适宜居住的满意度,打造“以人为本,环境舒适,配套完善,文明和谐”的有高埗特色的美丽幸福村居。

(五)完善城市规划,指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强化城乡规划在城乡发展中权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目前我镇第二阶段总规修改已通过市规委会审议,正完善总规修改成果方案上报市政府审批。在新一轮城市总规以及镇总规指导下,充分把握当前正在开展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调整的时间窗口,抓紧编制我镇近期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通过完善城市规划,加大村庄地区的引导,加强对村庄的整治,加快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严格控制村庄建设规模、建筑体量和高度,成为村民生活的美丽幸福村居。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镇村联动,上下一心,增加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统一思想和行动,按照我镇部署和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保证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积极稳妥和扎实有效推进。

(二)加强协调,形成合力。我镇各部门紧密协调、统筹配合,展示崭新的农村面貌。要求各村(区)加强组织协调,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广泛动员群众、深入发动群众、教育引导群众,以强大的合力共同开展整治建设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按照中央、省、市的工作部署,结合自身管理职能,广泛宣传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整治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附件:

相关附件
媒体报道
音频视频
文件
部门解读
图解类
新闻发布会
访谈
其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相关新闻
主办单位: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东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 : 4419000098
备案号:粤ICP备19114884号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375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东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