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ico
ico
市城建局“四轮驱动” 推进市属工程“智能建造”转型
中国东莞政府门户网站      2023-01-05 09:19:29  来源: 本网
【字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市城建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改革创新、勇担使命,设计、创新、创优、融合“四轮驱动”,持续推进东莞市属工程“智能建造”转型。

一是设计驱动,高标准谋划重大项目。强化前期设计的重要地位,调整科室职能,整合设计管理业务,整合充实了10名设计管理专业人才。建立前期设计集中会诊机制,开展工程可行性研判,借力外部专家力量,抓好“方案会诊、初步设计评审和施工图精审”三审工作,基本建成前期规划设计方案编制、中期施工图设计把控和后期实施工程变更管理的全过程设计管理体系。坚持设计引领,深度介入项目规划设计的全过程,牵住设计这一牛鼻子,强化源头管理,既吸收先进理念,又考虑东莞城市实际,着眼群众需求,提高项目设计品质,把每一个工程作为艺术品来打造。同时,提前介入用地手续办理,在项目招投标前办理好用地手续,保障项目依法依规开工建设。

二是创新驱动,加快推进智能建造。2022年1月,东莞市政府发布“一号文”《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东莞建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了良好的条件。作为东莞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和排头兵,市城建局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以深化数字化革新作为支撑,围绕数字设计、BIM技术、智能施工、建筑产业互联网、建筑机器人、智慧监管等多个方面,挖掘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如大湾区大学、博物馆新馆、“东莞记忆”、鸿福西路品质提升等工程,加强对工程项目品质、安全、进度等全要素数字化管控,提升建筑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引领和带动全市整个行业的智能建造水平。目前,正以数字化赋能先期介入市博物馆新馆、“东莞记忆”等重点历史文化项目,建设一批具有东莞文化特色和城市底蕴的品牌工程。

三是创优驱动,打造一批优秀“作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智能建造”为引领,围绕“创优”目标要求,将精品意识贯穿工程管理和建设全过程,以主人翁的姿态来兑现承诺,把自己当作工程管理的专业人员来要求,把承建的工程当作自己的“家”来建, 在细节上下功夫,从视觉效果与艺术审美入手,匠心打造一批市属工程品牌。推行工程“全周期竞争力提升”,围绕项目质量、安全、文明施工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管理,形成高效益、高质量、低碳、节能、环保的新型建造方式,实现“双碳”战略目标,促进工程可持续发展。所有工程以市优为底线,符合创省优标准的工程要争取创省优,个别重点、重要项目要争创国优甚至鲁班奖。目前,已确定大湾区大学争创鲁班奖的目标,明年实施的市鸿福路综合整治首期工程(运河东三路至新源路)、市博物馆新馆、“东莞记忆”等一批工程,打造成让群众普遍认可的优秀“作品”。

四是融合驱动,推进工程可持续发展。融合发展是全球经济增长和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作用产业发展演进的必然结果。2022年4月,东莞市公布首个建筑业产业发展五年规划——《东莞市建筑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建成建筑产业全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建筑产业市场环境不断优化,基本实现“千亿产业、现代建造”的目标。目前,市城建局负责的项目涉及范围广、建设项目多、投资规模大,尤其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民生实事项目,该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将“人民城市”的理念融会贯通,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加快构建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建筑业安全、智慧、绿色、开放发展。




附件:

相关附件
媒体报道
音频视频
文件
部门解读
图解类
新闻发布会
访谈
其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相关新闻
主办单位: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东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 : 4419000098
备案号:粤ICP备19114884号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375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东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