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香古色的护栏、干净整洁的人行道、绿树成荫的小公园、碧水清清的河涌水……如今,村尾水闸涌的河涌水质稳定向好,河涌两旁的违建物被拆除干净,站在岸上也闻不到臭味。沿着河涌一路往前走,干净的河涌边上的白色护栏,为河涌增添了几分岭南水乡的韵味。河涌尽头的公共小公园,已成为附近居民休闲健体的好去处。傍晚,还有村民在河边散步。
近年来,万江街道通过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拆除违建物、两岸提升等多种方式,让村尾水闸涌附近环境焕然一新,昔日被半掩盖的河涌被重新揭盖复原,成为一道靓丽景观。
村尾水闸涌全长 1.08 公里,起点文武宫旁,终点燊利和有限公司后。根据实际情况,万江街道通过清淤疏浚,通水系;污水入网,除黑臭;清违治乱,造环境等举措整治村尾水闸涌。其中,该河涌的环境综合整治相关工程主要包括排污口整治工程、水系活水连通工程、清淤及污泥处置工程、护岸修复工程及临江水闸重建工程。
在整个治理过程中,最难的部分是“清违治乱”,“在动工前做通居民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充分了解政策是十分有必要。”新村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把群众工作做到“家”,社区干部就利用村民下班在家时间,进家入户,做河长制工作政策宣传,做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再动员工作。一方面,把河岸改造计划讲“白”,向村民讲解河岸搭建物拆除后,实施景观改造的计划。另一方面,把思想工作做“透”,深化讲解,逐步劝说,引导和督促村民积极配合社区整治河涌,为建设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出一份力。
据介绍,村尾水闸涌涉及河岸两边 13 户村民房屋,而该片区的村民达 800 余人。社区干部耐心向村民讲解了河涌整治的规划后,得到了村民普遍的理解和支持,村民也自觉配合拆除河岸旁的搭建物。
此外,根据早期调查,村尾水闸涌临江水闸由于年久失修,已经失去调控水位能力。为改善村尾水闸涌泄洪排涝能力,万江街道对村尾水闸进行了重建,渠道水体也得到较大改善。
赖阿姨家住新村社区村尾村,看到村尾水闸涌的变化、旁边沿江中路的道路升级以及农村人居环境的“质变”,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她说:“焕然一新!现在河涌的水质变好了,道路修好了,社区环境也有很大的变化,生活品质越来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