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大岭山镇始终把退役军人当作经济社会建设的宝贵人力资源和重要力量,深度挖掘退役军人潜力,大力引导退役军人发挥模范作用,积极投身红色教育、基层治理、疫情防控和志愿服务等工作,以实际行动展示新时代退役军人风采。
一、引导退役军人做红色精神的宣传员
东莞市大岭山镇,是东江纵队的发祥地和重要活动地之一,是华南敌后抗战的重要战场,有着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大岭山镇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深入挖掘镇红色旧址等历史文化资源,组织退役军人开展重走东纵路,感悟“东纵精神”等系列活动,引导退役军人做红色精神的传承者和引领者。并大力打造“红色讲古台”,组织发动老革命、老战士等高唱红色歌曲、宣讲红色故事,邀请张运财和刘金有两位革命老人上台“讲古仔”,讲述“红小鬼”机智善战的别样风采和“东江纵队”英勇无畏的战争故事,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复员军人黎玖奴老人讲述抗战时期革命故事,他们用平易近人的方言,宣讲党的百年历程和大岭山的革命历史,每一场宣讲活动,都座无虚席,赢得在场群众的阵阵掌声。
二、引导退役军人做基层治理的领头雁
大岭山镇自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补短板、强弱项、提品质”攻坚行动以来,兵支书黎远林、邓伟锋、黄杰飞;村“两委”李皓平、黄永彬、黄沛其等退役军人以身作则,积极投身到环境整治一线,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黑臭水体整治、小微水体清漂清污整治、危旧农房整治、农村“三线”整治、田间窝棚防反弹整治等工作,成为村(社区)人居环境整治的“主心骨”和“领头雁”,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任务高效有序完成。今年以来,大岭山各村(社区)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大幅提升。
三、引导退役军人做志愿服务的先锋队
大岭山镇“退役军人军号志愿服务队”经过一年时间的发展壮大,志愿服务队员人数已达156人。围绕“四服务”(服务退役军人、服务军人军属、服务群众百姓、服务社区社会),志愿做“四员”(做思想引领的“宣传员”、做矛盾化解的“调解员”、做应急处突的“战斗员”、做帮扶援助的“勤务员”),广泛开展“关爱功臣送医送药”情系老兵走访慰问、“莞爱护苗行动”、“老兵永远跟党走”、“我为老兵办实事”、“共抗疫情,助力核酸检测”、“倡导全民戴口罩”等系列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参与走访慰问、帮扶解困、疫情防控、社会公益活动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引导退役军人做疫情防控的战斗员
面对疫情,大岭山镇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号召广大退役军人带头遵守防疫工作各项要求,战斗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全镇退役军人有的驻守隔离酒店负责值守工作;有的驻点高速公路出口负责来(返)莞人员排查及协助核酸检测工作;有的驻守在村(社区)、小区、集市、村公路等出入口,参与排查工作,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四查一戴”;有的支援核酸检测工作,负责核酸检测现场维持秩序、进行信息录入、帮助老年人申请健康码、搀扶行动不便老年人等工作,保障检测现场有条不紊开展工作;有的进行网格巡查,指导各村(社区)管辖区的商铺、企业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疫情防控的每个战场都能看到广大退役军人的战斗姿态,“夫妻档”薛永钧和龙琼、退役军人军号志愿服务队员何洁仪、殷伟铨、叶润培等已成为大岭山群众心目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永不褪色的退役军人风采。
“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这是老英雄张富清的人生写照,也是无数退役军人的初心使命。大岭山镇将继续支持鼓励退役军人,为他们提供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引导退役军人始终保持“退伍不褪色”的本色,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誓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
东莞市民政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开普云 ICP证号:粤ICP备05047851号
![]() |
|
地址:东莞市莞城区汇峰路一号汇峰中心H座4、5楼 电话:0769-22832510 邮箱:dgmzj@dg.gov.cn 邮编:523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