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厦镇位于东莞市东南部,毗邻深圳,土地面积128.2平方公里,下辖21个社区,户籍人口9.18万人,常住人口62.99万人,是东莞市东南临深片区中心、广东省中心镇、中国百强镇和世界高尔夫名镇,曾荣获国家卫生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国家园林城镇、广东省宜居示范镇等荣誉称号,在2020年中国百强镇中排名第12名。
区位优势愈加突出。塘厦镇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境内莞深高速、从莞高速、惠塘高速、深圳外环高速以及京九铁路等交汇贯通,设有高速路口8处,畅达粤港澳大湾区各核心城市,30分钟可达深圳宝安机场,80分钟可到广州白云机场,内外立体交通体系发达。规划建设中市轨道交通1号线支线、16号线及中南虎城际铁路纷纷设站塘厦,赣深高铁过境东莞并在塘厦设立东莞南站,将助力塘厦北上联通京津冀、东进通达长三角。随着轨道交通建设运行,塘厦将逐步形成“高速+轨道交通”的枢纽网络,成为莞深港“1小时生活圈”的核心地带。
经济发展走在前列。2020年,塘厦生产总值迈入“500亿元俱乐部”,总量在全市镇街排名第5。塘厦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构建了以“三电”(电子信息、电源、家用电器)为支柱,以高尔夫和文化旅游为特色,通讯电子、汽车电子、精密机械蓬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全国制造业行业分类的31个大类中,塘厦占据23个。塘厦以优越的招商环境、开放的经商政策、高效的服务水平吸引海内外企业纷纷落地扎根,目前,塘厦共有外资工业企业900多家,民营工业企业70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88家(数量位居全市第二),其中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92家(数量位居全市前列),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家,高尔夫用品制造和销售企业140多家,是广东省电子电源专业镇、中国高尔夫产业名镇。近年来,塘厦成功引进瑞勤通讯、金龙机电、顺络电子、东益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关键性、龙头型、补链型的企业和项目,推动坚朗五金、奥海科技等企业发展成为细分行业的领军企业,已逐步形成基础牢固、产业链完备的现代产业体系。截止2020年末,主板上市民营企业4家,挂牌“新三板”企业9家,上市后备企业19家,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城市品质提升明显。塘厦拥有樟木头林场和大屏嶂森林公园两道绿色屏障,56个文化广场和生态公园,12个天然湖泊和水库,绿化覆盖率达40.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2.45平方米,生态环境优美。拥有世界第一大高尔夫球会—观澜湖高尔夫球会、三正半山温泉度假酒店等休闲旅游资源。近年来,塘厦镇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打响品质交通千日攻坚战,对标深圳的交通建设标准,打通交通瓶颈,进一步完善镇域内主、次、支三层级路网建设,促进塘厦内外畅联;打响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大兵团”作战形式持久攻坚,建成截污次支管网337.63公里、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11座、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10座,完成2家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工程,镇域内所有河涌全面消除黑臭达到V类水标准;打响城市品质提升攻坚战,完成19个“一村一景点”项目建设和66个街头小景建设,并投入约1.2亿元将林村、龙背岭、石鼓社区打造成为特色精品示范村,龙背岭社区获评“东莞最美乡村”,林村社区获评“广东改革开放示范村”,全镇12个社区被评为广东省宜居社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集体经济,截止2020年底,全镇有11个社区推出17个单元,总面积9624.6亩,随着“三旧”改造城市更新项目的开展,届时塘厦城市面貌将焕然一新,推动经济更高质量发展,打造现代化宜业宜居产业新城。
公共服务惠民利民。聚集了市第三人民法院、第三市区人民检察院、市生态环境局执法四科和环境监测分站、特警大队、刑警技术保障大队、消防大队、市税务局第二稽查局、市交警车管分所等14个市级行政机构,涵盖19个部门共418项业务基本实现“一门集中、一网通办”,片区行政服务中心地位不断强化。拥有临深片区唯一的公办高级中学和专科院校,全镇共有中小学、幼儿园67所,教育综合实力排在全市前列。按照三级甲等医院标准,高水平打造建设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占地面积近1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余万平方米,编制床位800张,开设诊疗科目40个,医疗设备齐全,辐射服务周边,全镇拥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81间,初步形成“一刻钟健康圈”。公共文化服务示范效应明显,东莞(塘厦)打工歌曲创作基地是东莞首个、也是唯一一个首批“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城市文体设施一应俱全,拥有图书馆、城市展示馆、演艺馆、体育馆、文化会客厅众多文化平台和19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塘厦已成为广东省教育强镇、东莞市文明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有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