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上午,石龙博物馆开馆以来展出作品涉及名家大师数量最多、艺术珍品最丰富的中国书画展览——感恩斋藏品展,在石龙博物馆中庭举行开幕式。市关工委主任、市政协原主席刘树基,市关工委执行主任、市政协原副主席王建周,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李炳球,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一级调研员、省书协副主席周汉标,市外事局局长谢玉华,市岭南画院终身名誉院长、市美协原主席黄泽森,以及石龙镇党委委员黄效荣、黄顺明出席开幕式, 并为展览开幕剪彩。镇宣教文体系统、文联、各文艺协会代表亦参加开幕式。
本次展览,是石龙博物馆“大美于斯”系列展览品牌的又一次文化艺术盛宴,不仅展出感恩斋主人黄发多年收藏的系列书画珍品,更在东莞市博物馆的鼎力相助下,借出黄发早前捐赠的名家珍品。据了解,展览共展出关山月、黎雄才、邓白、陈永锵、方楚雄、苏华等近90位名家大师的103件作品。涵盖草书、楷书、隶书等书法作品,以及山水、人物、花鸟等题材的国画作品,或展现祖国山河壮丽,或描绘当下美好生活,蕴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作品之精、规模之大、档次之高、名家名作之多,创石龙博物馆历年之最。
在感恩斋藏品展开幕式上,黄效荣感谢黄发对石龙文化事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他表示,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近年来,石龙镇致力于用好博物馆资源,以高质量展览讲好历史文化名镇故事。接下来,石龙镇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东莞建设“文化强市”的战略部署,立足“精致石龙、魅力名镇”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挥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优势,努力打造更具特色和魅力的文化名镇。特别是今年石龙镇将以中国举重博物馆建成开馆为契机,努力打造更多高水平的文化空间、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奋力开创石龙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东莞市以及大湾区的文化繁荣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2022年,黄发曾向石龙博物馆捐赠两幅石龙籍民国著名书法家林直勉的书法作品——节临《孟法师碑铭》《赠袁光伯隶书书法片》。本次展览,黄发又向石龙博物馆捐赠《居廉画作——白牡丹》等一批珍贵的名家书画作品,足见其对文化事业的重视、热爱。黄效荣代表石龙博物馆接受捐赠,并向黄发回赠收藏证书。随后,市、镇领导嘉宾一同参观展览。据了解,耄耋之年的黄发作为感恩斋的主人,虽不是艺界中人,却担当着文化使者的角色,成为东莞书画事业发展、交流的见证人、行动者。他收藏的书画作品大多是大师的亲笔赠品,多年来一直都十分关心支持东莞文化事业建设,多次慷慨向东莞市的文博机构、美术馆捐赠所藏书画、照片等。
为策划好本次展览,黄效荣以及镇文化服务中心、石龙博物馆负责人等,曾先后多次登门拜访黄发,希望其能借出大师作品参展。同时,本次展览也得到东莞市博物馆的鼎力相助,借出黄发早前捐赠给东莞市博物馆的数幅名家珍品,进一步提升了展览的档次和质量。
黄发在开幕式上感谢社会各界以及石龙镇党委、镇政府对这次展览的关心与支持。他表示:“我作为一名书画爱好者,多年来与众多书画家交好,收藏的书画作品大多是大师的亲笔赠品。所以本次展览,既是对这些老艺术家的纪念与宣传,又是一次岭南美术的视觉盛宴。希望各界人士来石龙看展,欣赏名家名作的同时,感受石龙独特的文化气息。”
“本次展览可以说是石龙博物馆有史以来最高大上的展览。”石龙镇文联主席段平凡表示:“黄发先生把自己毕生的收藏拿出来供石龙人民参观欣赏,让大家近距离感受文化的氛围和熏陶,这体现了他对石龙文化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情谊。”石龙镇收藏家协会会长杜植亮也表示:“这次展览对于市民大众来说可谓是文化盛宴,能够近距离欣赏到关山月、黎雄才、邓白等名家大师的真迹墨宝,是非常难得的。而且过去发叔与这些名家大师建立了很纯真的友谊,这些都是十分令人动容的。”
在众多佳作中,一幅由黎雄才书写的作品,与石龙有着深厚的渊源。1984年,庆祝石龙举重选手曾国强、陈伟强夺得奥运金牌的联欢会,在广州白天鹅宾馆举行,出席联欢会的黎雄才即席挥毫,写了“积健为雄”四字赠予曾国强的教练、陈伟强的叔叔陈满林。时隔近40年,这幅作品首次在石龙展出,意义非凡。
开幕式当天,石龙博物馆一楼还设点开展《感恩斋藏品选集》签书会,黄发现场为“大美于斯”系列丛书——《感恩斋藏品选集》签名。努力让观众得到“美”的熏陶和涵养,激发出向上向善的正能量,进一步增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力量。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座城市的灵魂和根脉。石龙镇作为东莞市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拥有丰富文化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近年来,石龙镇以“国家三级博物馆——石龙博物馆”作为依托,不断提升博物馆的服务质量、展陈质量,大力盘活各方文博资源,深化与国家、省、市文博机构的协作互动,精心打造了“大美于斯、莞艺流芳、博古通今、春华秋实”四大系列展览品牌,推动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珍贵藏品展览在石龙华丽亮相,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不仅展现了“精致石龙、魅力名镇”的文化风采,还进一步搭建起石龙与周边地区文化交流合作的桥梁。
在东莞建设“文化强市”的新征程中,石龙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继续擦亮“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片,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文博事业发展方面展现新作为、新成就,在收藏、保护、研究、展陈、服务上下真功夫,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加强馆际交流协作与共建共享,引进优秀展览,推出更多具有影响力的原创性主题展览,切实提高博物馆的影响力、传播力和美誉度,为建设“文化强市”贡献石龙力量,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