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文/图 晓盈 梓佑)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石龙镇第十六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未来五年要实施“七大升级提质工程”,强调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此,10月27日,石龙镇召开全面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工作会议,镇党委书记陈庆松,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亚鹏等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各机关、行政事业单位、镇属企业负责人,村(社区)“两委”干部等参加会议。
一直以来,石龙镇党委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不仅成功打造了“先锋学堂”“强基育苗”等一批学习教育品牌,还持续涌现一大批先进典型。此外,“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党建“智囊团”等创新平台富有成效,并成功创建市老干部大学(市老年大学)第一个镇级分校。
对照新情况新要求,石龙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结合石龙实际发展,陈庆松表示:“镇党委这次下大决心、下大功夫,对全镇基层党建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深化,努力把党建这项最根本、最重要的工程抓好、抓出成效。因为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是讲政治的基本要求,是我们补短板、强弱项的迫切需要,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现实需要,更是我们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
会议紧盯“十四五”规划落实,研究出台《石龙镇全面加强基层党的建设若干措施》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文件,并对相关文件精神进行了全面解读和具体部署,构建形成石龙镇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1+6+N”政策体系,当中既有对现有制度的完善,也有对一些尚未建立机制的领域的摸索创新,充分体现石龙守正创新的精神,以及为实现石龙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突围的决心。
聚焦“强基层”
打通基层治理和服务“最后一米”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目前,石龙镇有192个党组织、4200名党员。石龙积极探索基层治理的新举措、新方法,通过压实驻点联系群众片长责任、大力推动小区党组织覆盖、强化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加强机关党组织锻造等方式,全面加强基层党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其中,针对石龙住宅小区党组织建设的空白点,决心探索将党建引领延伸到城市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制定住宅小区“党建+物管”新模式,有机整合社区党委、小区物业管理公司、业主等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建立党建引领的“三方联动”机制,使之更好地为居民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同时,石龙镇党委全力以赴争取在2022年6月底前,先行打造1-2个住宅小区党建示范点;2022年年底前,全镇住宅小区党组织覆盖率达到50%,2023年年底前,达到80%以上。
此外,石龙进一步规范村(社区)决策制度,明确驻点片长(镇领导班子)分片包干制,突出驻点片长牵头抓总责任,推动村(社区)的安全生产、维稳、信访矛盾化解、农村集体资产处置、拆迁、“行走石龙”、河长制、环卫保洁等工作的落实。
聚焦“强干部”
严管厚爱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石龙将选人、用人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坚持“党管干部、组织选人”原则,创新性把党管干部原则贯穿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着重加强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同时,通过细化严管厚爱相结合的举措,完善对中层领导、在职在编干部、聘用人员的管理。
其中,石龙计划出台“龙青计划”,重点培养33周岁以下,最大不超过38岁的年轻干部,着眼解决当前各村(社区)、机关单位干部年龄结构断层的问题。在党员干部年度培训中,专门设置“学懂弄通做实镇党代会和年会报告专题课”,紧密联系讲课内容与镇情、各个领域的工作与实际。
石龙探索推进“先交流岗位、再末位淘汰”试验,以“竞争上岗”和“交流换岗”的方式,全方位调动每个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此外,石龙镇党委全面升级完善了关心关爱干部职工的政策举措,覆盖其入职、晋升、退休的全工作周期以及生日节庆、结婚生育、身心健康、困难帮扶的全生命周期。让干部干事在严管和厚爱中体会到党组织的温暖,进而激发出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
聚焦“强执行力”
以实际工作成效回应群众期盼
“以结果体现执行力。”陈庆松表示,石龙发展已经到了“滚石上山”的关键时刻,广大党员干部绝不能停留在“舒适区”,必须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努力担当干事、主动进取作为,以强有力的执行,创造出无愧于党和石龙人民的业绩。
石龙镇提出,要提升落实上级决策部署、镇党委镇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群众的执行力。接下来,每年对全镇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及村(社区)的考核结果分为三个级别,获评前两个等级的单位及村(社区),在年度考核优秀名额和薪酬绩效奖励予以倾斜,第三等级的单位将被约谈分管领导及单位、村(社区)“一把手”,重点压实“一把手”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进一步推动考核结果与干部薪酬待遇、职级晋升等关键核心要素挂钩,调动和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
同时,石龙将充分利用好领导干部走访企业、联系高层次人才、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等工作机制,拓宽渠道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把收集回来的好计策、好方法,经过有效提炼用到政策的设计和方案制定中去,进一步提升抓执行的水平和效果,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加强党的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唯有高质量党建才能引领高质量发展。与会人员表示,这一系列新举措内容信息量大、动作多、“辣味”足,将对今后一段时期更好地推进各项工作具有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