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球
2024-04-15 09:52
石龙融媒体中心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简称“百千万工程”)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当前,石龙镇聚焦东莞市“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以“1279”典型引领体系为牵引,沿着建设“精致石龙、魅力名镇”的奋斗目标,依托“百千万工程”九大行动,按照“三城两村五精”的思路,进一步做好产业、城市的精心规划、精品建设、精细管理。同时,石龙镇重点加快推进“1+2+1”产业布局,即在稳住全镇经济基本盘的同时,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和数字经济两大新兴产业,振兴商贸业,做优“存量”、做大“增量”,推动产业结构提质升级,焕发石龙新魅力、新活力。
2023年以来,各村(社区)、部门单位迅速行动,积极推动“百千万工程”实现良好开局。为更好地宣传石龙镇推动“百千万工程”实施的生动故事,近期,石龙镇融媒体中心推出《聚焦“百千万工程”•对话“一把手”》系列报道,展现石龙镇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新思路、新举措、新亮点,营造奋勇争先的工作氛围。
家门口新增的小公园成为村民群众休闲娱乐好去处;停车位、篮球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日益完善;重大项目如火如荼开展……当前,黄家山村紧扣“百千万工程”,以“民生实事、人居环境、经济发展”为抓手,全面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让乡村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村民的幸福底色愈发浓郁。
多措并举 奏响“百千万工程”进行曲
记者:2023年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开局之年,黄家山村如何奏响“百千万工程”进行曲?
黄柏球:近年来,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关怀和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黄家山村在经济发展、改善村容村貌和人文建设等方面都达到预期目标。
首先,经济得以稳健发展。黄家山村不断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做好服务企业的工作,促进经济发展壮大。2023年,黄家山村农村集体总资产、净资产和经营纯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4.1%、5.2%、16%。
其次,村容村貌得以提升。黄家山村聚焦立面改造、绿化景观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四小园”建设等工作,统一规范主干道两旁商铺风貌、新增5个各具特色的“四小园”,街道环境整洁有序,人居环境更加美丽舒适,打造村民家门口“微幸福”。
另外,人文建设得以加强。通过改造村民活动中心、完善文体基础设施、弘扬本村特色文化、举办非遗活动等方式,依托全镇唯一国家3A级旅游景区仙溪福地欧公文化景区,联合石龙摄影家协会、书法家协会、兰花协会等文化协会开展多样活动,大大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
立足实际 探索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记者:聚焦“百千万工程”,黄家山村在创建市“特色精品村”、建设“典型圩镇”村(社区)中有什么亮点工作?
黄柏球:黄家山村在创建东莞市“特色精品村”、建设“典型圩镇”村过程中,首先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通过组织协调,明确了村容村貌提升及文化特色、生态建设、产业发展、风貌整饰等建设目标,因地制宜编制黄家山村特色精品村“十个一”建设内容,其中包括堤岸水塔公园改造、黄家山路建筑立面改造、黄家山村村标及标识、仙溪福地欧公文化景区绿化提升工程等26个项目,目前已达到了建设目标并通过市评审验收。
2024年,结合绿美东莞生态建设要求,助力“绿美石龙”生态建设,黄家山村计划在村内鱼塘周边、篮球场旁及欧仙院内等地种植紫花风铃、黄花风铃、桂花树、阴香树等200多棵,着力提升绿美乡村覆盖率,全力打造绿美乡村典型示范。同时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绿美乡村建设工作,让党员群众在房前屋后见缝插绿,布置“美丽庭院”,形成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良好氛围,引导群众携手共建,助力“百千万工程”出实效,添亮点,擦亮绿美乡村建设底色。
接下来,黄家山村将继续贯彻落实镇党委、镇政府的统一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基层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推动工程项目进度,在盘活利用低效用地建设“工改工”项目、优化升级老旧物业、提升人居环境、传承乡村文化等方面奋战,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笃行实干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记者:黄家山村是如何通过“百千万工程”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地见效,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
黄柏球:在未实施规范停车管理之前,辖区停车秩序混乱,汽车占道停放、公共区域乱停乱放的现象严重。经过多次走访调研,梳理辖区内停车难点,我们结合村实际制定停车规范管理实施方案,建设15套停车管理系统、增划百余个停车位,目前提供600余个车位供村民群众使用。同时,协管员会及时对路边违停车辆进行劝导及管理,村内道路得以疏通,停车秩序得以提升。
近年来,村内电动自行车数量不断增加,经常存在电动车乱停乱放、违规充电的现象,造成楼道堵塞,加大消防安全隐患。对此,黄家山村利用村内闲置用地建成带雨棚的电动自行车公共充电点,在充电点配备智能充电设施及安装消防灭火设备,提升群众使用充电设备的安全感。同时鼓励房东在房屋附近安装公共充电桩,方便租客集中停放充电。目前,村内已建成18个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点和80个出租屋公共充电桩,实现电动自行车规范停放,为村民群众营造文明安全的生活环境。
党建引领 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记者:展望未来,黄家山村将如何立足实际,推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黄柏球:一是强化党建引领,赋能基层治理。在村党委的指引下,黄家山村定期组织开展特殊群体探访关爱活动,推进关爱保障工作落到实处,并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双报到”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走访慰问特殊群体,及时了解村民需求,始终紧密联系群众。
二是推动产业升级,赋能经济发展。黄家山村充分利用镇内首个“工改工”项目——龙汇·智谷产业园,把其打造成现代化产业园,聚焦引入高端产业,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与城乡共融发展步伐。
三是重视文化建设,赋能文化传承。黄家山村大力宣扬欧公文化,把仙溪福地欧公文化景区纳入亲子研学路线中,引导年轻一代学习欧仙公助人为乐的精神。并在节假日期间,组织醒狮、粤剧等活动,让村民感受非遗的动人魅力。
四是着力村貌焕新,赋能品质提升。黄家山村积极开展“洁净城市活动日”“河湖保洁日”和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等活动,组织和鼓励村民参与街道、河道的清洁活动和日常生活垃圾分类的工作,进一步改善村内卫生环境,让村民生活幸福感持续攀升。
典型案例
为推进“特色精品村”创建不断取得新成效,推动“百千万工程”建设加力提速,黄家山村围绕幸福村居、民生实事等多点发力,通过麻石街升级改造工程、鱼塘改造工程等系列升级改造措施促使乡村风貌大改观,让村民在充分享受到方便、快捷、安全的同时,也切切实实提升安全感、幸福感和收获感。
“这几年来村里变化很大,家门前的路都变成沥青路,一下子就整洁起来。”家住麻石街的黄女士提到,村里对这段道路进行改造提升,铺设沥青路面、规划停车位,不仅有效减少道路扬尘和噪音污染,更让行车更安全、行人更舒适。
此外,黄家山村更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聚焦改造升级村内鱼塘及周边环境,让“碧塘”与岸边水塔、沙河碧道遥相呼应,成为黄家山村内亮丽一景,不断丰富居民美好休闲生活。村民泰叔说:“以前鱼塘这边的环境较为杂乱。现在加装了护栏和路灯,并直通江边道路,既方便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