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惠钊
2024-03-25 15:28
石龙融媒体中心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简称“百千万工程”)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当前,石龙镇聚焦东莞市“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以“1279”典型引领体系为牵引,沿着建设“精致石龙、魅力名镇”的奋斗目标,依托“百千万工程”九大行动,按照“三城两村五精”的思路,进一步做好产业、城市的精心规划、精品建设、精细管理。同时,石龙镇重点加快推进“1+2+1”产业布局,即在稳住全镇经济基本盘的同时,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和数字经济两大新兴产业,振兴商贸业,做优“存量”、做大“增量”,推动产业结构提质升级,焕发石龙新魅力、新活力。
2023年以来,各村(社区)、部门单位迅速行动,积极推动“百千万工程”实现良好开局。为更好地宣传石龙镇推动“百千万工程”实施的生动故事,近期,石龙镇融媒体中心推出《聚焦“百千万工程”•对话“一把手”》系列报道,展现石龙镇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新思路、新举措、新亮点,营造奋勇争先的工作氛围。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石龙镇林屋村“两委”班子审时度势、团结一心,以“头号力度”落实“头号工程”,紧盯乡风文明、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等方面,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奋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党建引领画好为民服务“同心圆”
记者:乘着“百千万工程”实施的东风,林屋村是如何通过“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邓惠钊:近年来,林屋村积极发挥党员先锋力量,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工作合力,用心用情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为了方便村民群众关注、参与村内事务,我们村建立党群协商会议室,以“有话当面说,有事大家议、有难众人帮”的方式,搭建党群紧密联系的“连心桥”。2023年全年举行协商会议8次,协商决策事项20多件,包括乡村建设、村民福利、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落实了民主决策制度,进一步拓宽民生“服务圈”,推动党群服务驶入“快车道”。
林屋村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模式,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忧,始终把村民群众急难愁盼的事记在心中。2023年,我们村共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15场次,参加党员达180余人次,服务群众达1200人次。同时,我们还通过党员干部驻点联系群众,积极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2023年,林屋村共走访接访村民群众和企业商户296户,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共11件,其中当场解答或解决的11件,解决率达100%。
奏响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协奏曲”
记者:聚焦“百千万工程”,请介绍今年林屋村在赋能乡村振兴方面有哪些具体做法?
邓惠钊:乡风文明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所在,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建设村史展览馆是林屋村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之一。林屋村村史展览馆位于林氏宗祠内,展览面积约900平方米。村史展览馆共分“溯源”“家风”“乡情”“今韵”“幸福林屋”5个主题展厅,详细介绍了林屋村立村历史、家风传承、历史名人、古今风貌等方面的内容,有利于巩固党群纽带,厚植家国情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与此同时,林屋村借着林氏宗祠的重修和村史展览馆的建成,精心打造“一村一品牌”精品党课——“祠堂里的党课”,把讲党课的教室“搬”至林氏宗祠里,充分利用其深厚的历史底蕴,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进一步提高党员的思想认识和党性修养。下来,我们计划培养选拔一批中小学生为主的小小解说员,在为学生们提供参加社会实践的平台的同时,也加深他们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林屋村历史源流的认识,在他们心中播撒下文化传承的种子。
多点发力按下人居环境“美颜键”
一是大力开展村内环境整治行动。一方面,林屋村严格按照要求开展“三线”(即电力线、通信线、电视信号线及其他通信网络线)整治,对村内不符合规范、存在安全隐患的旧线路和设备进行拆除与整理,让林屋村原有乱搭乱架的“蜘蛛网”变为架设有序、线路分明、安全美观的新图景。另一方面,我们村加强与环卫公司的沟通和监督,针对村内卫生黑点,合理分配人手,确保日常保洁工作到位。同时,积极向村民普及垃圾分类等环保知识,向大家倡导绿色低碳、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让大家的居住环境由“一时美”向“一直美”转变。
二是全力推进“四小园”建设。林屋村充分利用村内边角荒废空地,开展“植绿扩绿”“补绿增绿”“见缝插绿”等植树活动,因地制宜打造“四小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生态景观。在美化村内环境的同时,也为村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三是完善公共交通设施。车辆违规停放不仅影响人居环境、正常交通秩序,还有可能造成安全隐患,为此,林屋村大力实施村内巷道停车位和消防通道划线标识工程,主要对林屋旧村、林屋新村等主要巷道的停车位进行重新规划和划线,并添加消防通道标识,引导村民规范停放车辆,全力畅通“生命通道”,加强村内交通秩序,营造文明、安全、有序、规范的道路环境。
号角吹响,冲锋不止,“百千万工程”里藏着致富密码、藏着发展良机。2024年,林屋村将深入贯彻落实上级“百千万工程”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结合本村特点,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在实施集体产业升级、人居环境提升、公共空间优化、乡村文化提质、基层治理完善等方面做好文章,重点推动“1号停车场升级改造工程”“三防应急庇护站建设项目”“源林路人行隧道提升项目”“园林绿化景观提升项目”等重点工程项目落地见效,以实干为笔,绘就人民幸福生活新画卷。
典型案例
为加快推进“东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助力“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林屋村充分整合闲置用地和升级配套设施,把村内小公园改造成为儿童友好公园。通过升级改造地面、增添户外儿童游乐设施、增加安全护栏、移除修剪绿化等,用“绣花功夫”打造“家门口”的儿童友好公园,进一步增加村内的休闲娱乐场所和儿童游玩设施,让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油然而生。
在林屋村的儿童友好公园,孩子们可以在滑梯、攀爬架等各类色彩缤纷的儿童游乐设施间穿梭玩乐,锻炼身体的协调性;一旁的家长也可以在这里与孩子们一起玩游戏、做手工,进一步拉近亲子间的距离。“孩子特别喜欢这里的游乐设施,我有时间都会带他来这里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带着孙子前来游玩的吴奶奶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