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到了
大街小巷洋溢着浓郁的年味
石碣人仍然延续着制作
糖环、油角、鱼丸、鱼笼等
春节美食的传统
在热闹喜庆的氛围中
传递着浓浓的团圆与喜庆
糖环嘎嘣脆
在横滘综合市场的一间小店内,油炸糖环、手打鱼丸的声音不时传出,横滘村民田姨和好友趁着闲暇时间一起为家人朋友准备贺年食品。
在应节食品当中,糖环大概是最为美观而又吸引人眼球的美食了。制作糖环用料简单,工序也不复杂,一般以糯米粉、白砂糖为主要材料。
小店内一片忙碌,只见他们把热水注入糯米粉中,将糯米粉和成饼状,随后将面饼下至沸水中,用大火将面饼煮熟后捞出,盛入盆中与白砂糖混合,用木模扣出固定花纹的面团,再放入油锅炸,直至金黄澄亮才捞起。新鲜出炉的糖环闻之鲜香可口,吃起来更是口感酥脆,让人回味无穷。
“炸糖环是颇有技术含量的,不仅要控制好火候,还要掌握好油炸时间,适时地把糖环翻转一下,让其均匀受热,这样才能炸出又脆又香又漂亮的糖环。”田姨介绍,糖环是东莞人过春节必备的应节小吃。这些炸好的糖环,自家人留着过年吃,也会赠送给亲朋好友,大家一同分享新春的快乐。
鱼丸又飘香
在炸糖环的同时,田姨又着手制作鱼丸。切好的鲮鱼肉将放入冷藏后,再拿出来制作鱼丸,口感才会更好。
在制作过程中,他们先将解冻后的鲮鱼肉取出,放到机器上搅拌成肉泥,用生粉加水打成胶状,再放入食用油、陈皮、蒜头、盐等调料,然后可以“挞鱼胶”。“挞”完后的鱼肉胶质非常高,且粘性大。
此时,田姨左手攥鱼糜,从虎口处挤出成圆形颗粒,右手接住,而后放入竹笼,动作干净利落。随着一个个鱼丸铺满了竹笼,她将竹笼放进锅里蒸煮。大概15分钟后,美味的鱼丸就出锅了。
田姨表示,横滘村家家户户都会做鱼丸,都是手打为主。“我们过年都吃鱼丸,鱼丸可以用来做咸丸,招待亲戚朋友,也可以送礼,表达心意。”
逢年过节,鱼丸也自然成了人们最熟悉的家乡味。他们用心制作的春节美食串联起亲戚朋友间质朴的情感,也许这就是对传统年味的坚守吧!
开油镬炸油角
油角弯弯,家财百万。作为东莞传统贺年小吃,油角是很多石碣人的年味记忆。但由于制作步骤繁复,现在越来越少人自家炸油角。在四甲村,有这样一群妇女,她们每年坚持开油镬、炸油角,不仅是为了舌尖上的酥香,更是蕴含了浓浓邻里融洽之情。
日前,笔者来到四甲村妇女开姨家中,她正和10位邻里姐妹一起揉面团、包油角。她们告诉笔者,制作油角的原材料虽然简单,只需要面粉、花生油和清水做面皮,白砂糖、花生和椰丝做馅料,但要做到角皮酥松、馅料喷香,如何开面团就大有学问。
“通常是一斤面粉配三两油、三两水,搓面团要注意把握好力度,不能用死力。”嫦姐说。
面团开好后,只见她们取一小团压成面皮,填入馅料、对折面皮、包裹捏角、锁麻花边……所有动作一气呵成,不一会儿工夫,桌上便铺满了一盘盘胖嘟嘟、情意浓浓的油角。
终于要开油镬、炸油角啦!当锅里的油煮开,插入一根筷子吱吱冒泡时,就证明温度合适,可以将油角下锅开炸了。
“炸油角一定要等油热,油热了以后要转慢火,不能太大火。等到快炸好了再转大火,这样炸出来的油角成色就会很漂亮。”开姨边说,边不停用筷子在锅中搅动,保证让每一个油角都受热平均、上色均匀。
待油角全部浮在油面上,便可出锅了。刚刚出锅的油角,色泽金黄、飘香四溢,个个形状饱饱胀胀,寓意来年家肥屋润、富富足足,让人垂涎欲滴。
蒸咸鱼龙
炒花生、煮红糖水、切腊肉……每年春节,四甲村的凤姨总会忙得不可开交。作为地道的石碣人,她总会做上几盘传统的咸鱼龙,给家人和邻居品尝。
据凤姨介绍,东莞的鱼龙有咸甜之分。相比起只用红糖和糯米粉做成的甜鱼龙,咸鱼龙则可以加进花生、腊肉等东西,让其味道更丰富。为了吃起来更香、口感更好,讲究的凤姨还会对花生和腊肉进行“处理”。“先把花生炒香,稍微压碎一下;腊肉则要在热开水中浸泡一下,把油分逼出来,这样吃起来就没那么油。”
把炒香的花生碎和切成薄片的腊肉放进凉了的红糖水中,按比例加入盐、五香粉、糯米粉和粘米粉以及适量的水,便进入搓粉环节了。鱼龙咸甜是否均衡、是否软糯厚实,多半取决于搓粉。用筷子撩起来后会往下垂,并拉出一条条丝,这样黏稠度才算可以。
让咸鱼龙更好吃,凤姨还有妙招。“进锅蒸前,最好先放置一段时间,让糖和粉更好地融合,这样的咸鱼龙会更滑。”凤姨说,鱼龙寓意鱼跃龙门、步步高(糕)升之意,为求体面,鱼龙越大越厚越好,而且一定要蒸熟,半生不熟就会被认为来年不顺,因此制作要十分小心,蒸的时间要把握好,“这一小盘至少要蒸一个小时,蒸的时间越长越好。”
蒸好的鱼龙柔软绵糯,吃起来软硬适中,甜而不腻,还有一股腊肉的香味,藏在其中的花生香脆可口,使得鱼龙口感丰富了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