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将正式施行。为增加东莞残障人士无障碍体验、提升大众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意识,8月24日上午,在东莞市残疾人联合会的指导下,东莞市肢残人协会在旗峰公园举办以“体验无障碍宣传无障碍”为主题的第十四次全国肢残人活动日活动,市残联副理事长王锦绣和近百名肢残人士及义工团队参与活动。
活动设置有轮椅障碍接力赛及飞镖竞技,12支队伍展开激烈角逐。在轮椅障碍接力赛中,每4支队伍同时进行,队伍成员需在规定路线上安全通过障碍物,接力时间最短的则得高分。他们有的奋力转动轮椅,有的拄拐大步前行,有的以奔跑姿态迈向终点,皆在欢乐中出色地完成任务。
而在飞镖竞技中,各参与者在指定位置,限时10秒投3个飞镖,以环数得分决定最终成绩。“唉,差一点就中了!”“试试再高点!”……现场处处洋溢着欢乐与激情。
活动最终评选出了一、二、三等奖,分别赠送油、米、牛奶等奖品。同时,市肢残协还为一路支持残疾公益事业的爱心企业及志愿团队授予感谢状。
“活动非常有意义,我觉得无障碍建设的确是需要的。”一旁驻足观赛的市民李女士看到众多肢残人士走出家门、参与运动后有感而发。她表示:“有时候我带外孙,推着婴儿车,全部都是楼梯真的非常不方便。平常看到残障人士出行不方便,也感到不舒服。”
东莞市肢残人协会秘书长林文超表示:“残友们能否密切地融入社会,跟出行频次有关。随着无障碍环境建设不断完善和提升,更多的残友才能够自己走出来,参与更多的社会活动。今天许多残友们能单独出行,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这就是我们举办活动的其中一项重要意义。”
据悉,此前东莞市肢残人协会常根据残友的爱好及需求开展马拉松、歌唱等多元化的活动,旨在以系列活动增加残友们对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的了解,增强他们走出家门、参与社会活动的信心。
活动参与者刘春燕提到东莞部分道路都带有平坡,公园、小区内也有设置无障碍设施,对残友们非常友好。“但有时候在酒店遇到很高的楼梯,我们都是望而却步的。”她表示,希望东莞的各类公共场所还能增设更多的无障碍设施,比如无障碍停车位、无障碍出入口、无障碍洗手间等,为残友们提供更广阔的社会空间。
东莞市肢残人协会会长王灿基则表示:“我们期望某一天,全社会人人都有无障碍的意识,都清楚无障碍的必要性,并一起参与建设和维护无障碍设施当中,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人文环境!”
有足够的、适用的无障碍设施是残障人士融入社会的重要保障。2011年出版的《世界残障报告》指出,人的一生中平均有11%左右的时间处于残障状态(婴幼儿、老年期、意外受伤期),这期间需要无障碍设施或环境来支撑。故而,无障碍设施不仅仅为残障人士设计的使用设施,其实也是全民的通用型设施,无障碍环境的建设其实也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文明的体现。
接下来,在即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重要时刻,东莞市残疾人联合会、东莞市肢残人协会等将会组成无障碍督导团,成员涉及肢残、视障、听障人士等,计划在东莞的公共交通、文化场所、休闲场所等地进行无障碍环境情况收集、制成报告,期待切实推动友善东莞无障碍环境的建设。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