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水歌在演唱场合和内容上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为“歌堂歌”又称为“坐堂歌”,另一种则为“大板歌”。歌堂歌一般在婚礼酒席中或者宴会喜庆场合演唱,大板歌则为日常工作,休息间的娱乐之作,每句的末尾常加入“姑呀妹”等诙谐的点缀。
歌堂歌,作为酒席间抒发感情、调节气氛的一个特殊的文化形式,广泛流行于70年代以前的沙田。如行酒令般,每有宴席,由德高望重者起头,台下便纷纷响应,能歌者在场上一展歌喉,借着动人的歌声显示其风采。咸水歌的演唱,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风格。在基本的曲调上,随意的加入拉音、震音、叹音、哼音、谐音等等。演唱的好坏,与其喉音、节奏的把握、对于拉音,震音等细节的控制等有关。能歌者,其歌声婉转悠远,在宴会中,能带动起全场的气氛,使人听后激动万分,畅快淋漓;有一种起伏跌宕的气势,歌声绕梁三尺,令人回味无穷。
歌堂歌于婚宴运用更甚。以往风俗,婚礼上,结婚双方都要大摆宴席。女方需要摆3次,而男方则多达6次。在每一个婚礼宴席中,离不开咸水歌的演唱。而在新郎方举办的长达3天的宴席中(每天两次宴席),每一天中,咸水歌的演唱内容,演唱形式,演唱者都有所不同。
第一天,唱婚礼。主要为参与宴席的嘉宾斗唱,内容以喜庆为主题,演唱者随意发挥。音调多以高亢为主,尾音则主要为拉音谐音,声音激情澎湃,感染力极强,很容易把婚礼的气氛带入高潮,整场宴会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
第二天,戏新郎。在此场合,咸水歌的音调由高亢转为婉约诙谐,尾音加入了大量的哼音,谐音,但求通过歌声把新郎戏弄一翻。内容以猜字为主,宾客争相借歌提问,新郎若答不上来,便要罚酒一杯,达到了喜庆娱乐的目的。
第三天,唱新郎。第三天,也是婚礼宴席的最后一天,这天的演唱者主要是新郎新娘,以及新郎新娘的亲戚长辈。歌声主要为叹音,整场歌声是诉说,也是祈愿。新郎新娘在歌声中,怀念以往与父母相处的温情岁月,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承诺自己不会忘记父母,将来该如何孝敬父母。而新郎新娘的父母,以及其亲戚长辈们,则通过歌声告诫一对新人在离开父母的时候,应该如何做人处世,应该如何孝敬长辈,结婚后夫妻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如何应对家中细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