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线上线下累计上百万人次观看……昨日,记者从主办方获悉,“烽火铸忠魂——张松鹤艺术与文献展”自9月28日开幕以来,备受文化艺术界、雕塑界、收藏界、市民群众的关注,“松鹤热”在莞邑大地持续奔涌。通过展览活动,广大市民群众对张松鹤革命斗争和艺术成就的一生有了更深入了解,从而认识清溪的历史底蕴和人文精神,增强了对清溪、东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展览的成功举办有赖于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与清溪镇人民政府、东莞日报社、北京画院、北京鲁迅博物馆、岭南美术馆等单位,以及张松鹤家属的共同努力。清溪镇党委书记叶锦锐表示:“‘烽火铸忠魂——张松鹤艺术与文献展’暨学术交流活动增强了清溪镇推进文化大镇、文化强镇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牢记使命任务,奋力开创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新局--清溪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以打造产业、生态、文化“三个大镇”,注重文化建设持续投入,扩大文化活动宣传效应,塑造文化特色品牌,开展城市营销策略,全力推进“雕塑之乡”和“文化大镇”建设,让清溪成为投资兴业的“风水宝地”。
众多创作原稿、书画、文献首次亮相
清溪是一块英雄辈出的土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涌现了大批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新中国雕塑事业奠基人张松鹤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今年是张松鹤先生诞辰110周年。清溪镇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举办张松鹤艺术与文献展,深挖“松鹤精神”,并初步形成以之为代表的清溪城市精神内涵,助力清溪“文化大镇”“雕塑之乡”建设,丰富东莞的历史人文精神谱系,助力文化强市建设。
此次展览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雕塑大师张松鹤艺术与革命的“传奇”生涯。展览精选了张松鹤最具代表性的150多件雕塑原作、设计图稿、绘画和相关珍贵历史文献。通过“早年的革命与艺术”“重大历史题材创作”“书画东江故园情”三个单元:分别展出了张松鹤革命文献及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版画及速写作品;张松鹤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创作的重大历史题材雕塑作品及相关文献;张松鹤晚年书画作品及东江纵队主题雕塑文献。
此外,一个成功的展览少不了出色的讲解员。此次展览,张松鹤儿子张方亲自充当讲解员,成为展览馆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正是他一遍遍的解说,让大家更能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和艺术表达。
“本次展览从展品质量来看,是近二十年来张松鹤作品展中最有学术价值的一次。其中展览将首次展出《人民英雄纪念碑——抗日游击战》四幅草图原件,向公众展示了张松鹤先生反复构思、推敲浮雕创作稿的全过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秘书长赖志强说,展品中还有20世纪40年代张松鹤创作的大批写生画稿和手书刻印的革命文献原件,具有很高的艺术与历史价值。
“展览中的好多东西是我们没见到的第一手材料,补充了我们在研究鲁迅版画思想、美术思想过程中的缺失。”北京鲁迅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黄乔生认为,鲁迅美术思想是张松鹤一条重要的美术线,从他的艺术成长轨迹到作品风格都与鲁迅息息相关,正好接续了鲁迅的传统。
“清溪党委、政府举办此次展览,作为后人,我十分感激政府和亲人对父亲的厚爱。”张方说,希望把父亲的精神和艺术能够在故土传承下去,为家乡清溪的文化建设作贡献。
线上线下累计超100万人次观看
此次展览,吸引了各行各业的观众前来参观,既有党员干部、东纵战士的后人、学校师生等,也有年轻白领、企业代表、普通市民等。在现场,既有亲子同行的身影,也有年轻情侣携手共赏,更有老人结伴共享……现场充满震撼和感动。
9月29日,烽火铸忠魂——张松鹤艺术与文献展迎来了第一个预约参观团队——清溪镇第一小学的师生们。“能看到这么丰富、系统、有价值的张松鹤艺术与文献展,真的非常难得。”清溪镇第一小学的黄老师表示,带领学生来参观张松鹤艺术与文献展,是为了让学生们深入了解清溪本土革命艺术家张松鹤的生平事迹和历史艺术贡献,从中感受张松鹤的爱国精神,以及对艺术事业精益求精、执着追求的精神,并把这些精神传承下去,培树家国情怀,争做时代新人。
在热闹的学生群中,头发花白的孙老先生格外引人注目。今年95岁的他,步履缓慢地“穿梭”其中,坚持参观完了整个展览。“张松鹤是我们清溪的名人,知道有这个展览,我一早就从家里坐公交车过来了。”他表示,在参展中,特别是看到张松鹤的革命文献原件,回忆起了那段红色岁月,一幕幕往事,历久弥新,感叹如今生活的美好。
10月6日,东纵老战士张松鹤的战友黄克、邓华、谢乃坚的后人来到清溪,饱含深情参观展览,缅怀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参观了展览后,我对东江纵队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我为家乡有这样一位革命艺术家而感到自豪。从父母亲那一辈的革命前辈身上感悟和学到了很多,他们对党和国家的无比忠诚和对理想信仰的坚定追求,深深影响了我。”张松鹤战友邓华的儿子邓布荣说道。
10月19日上午,清溪镇政府机关第二党支部组织党员前往清溪文化服务中心,参观本次展览。清溪镇政府机关第二党支部党员钟彩芳告诉记者,“通过张松鹤先生的作品和事迹,我能感受到在他生活的年代人们的革命精神。作为一名党员和后辈,我要努力向张松鹤先生学习,爱岗敬业,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还有一个充满温馨的画面:一对年轻情侣站在松鹤作品展前,进行细声的阅读与感悟。松鹤精神在新时代中重焕光芒,激励和感召新一代年轻人。
“此次展览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人民网、央视频、学习强国、中国新闻网、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东莞日报、东莞电视台等众多媒体推出专版专题,各类宣传报道迄今已达100余篇。线上线下观看累计观看人数超100万人次。”清溪镇宣教文体旅游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此次张松鹤艺术与文献展、学术交流会,多渠道多方式传播松鹤精神,让更多人了解张松鹤,了解清溪,助力东莞城市形象提升。
增强文化自信 推进“文化大镇”建设
当前,清溪镇认真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本次活动正是清溪镇挖掘本土文化资源,通过张松鹤不同时期的人生经历和艺术成就,并初步凝练出以张松鹤为代表的清溪城市精神内涵,丰富东莞的历史人文精神谱系,助力东莞打造“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
“举办本次展览活动是积极推进文化建设,以文化助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三级调研员李粤梅表示,希望清溪镇和其他镇街,围绕“七大文化”“四张名片”等重点,坚持以文铸魂、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争当打造文化强市的践行者、排头兵,助力东莞建设与城市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城市文化,为增强千万人口的进取心、归属感,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打造更多平台载体和响亮品牌,为推动东莞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
“‘烽火铸忠魂——张松鹤艺术与文献展’暨学术交流活动增强了清溪镇推进文化大镇、文化强镇建设的信心和决心。”清溪镇党委书记叶锦锐说,当前清溪镇正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踏上“融合先锋、智美清溪”的建设新征程中,唯有推进文化大镇建设,才能提升城市品质,提升清溪的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吸引到更多的高端人才。
“清溪文化底蕴深厚,又有名家加持,清溪镇文化大镇,文化强镇建设大有可为。”东莞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张树坚表示,清溪镇可以乘势而为,在清溪镇党委、政府既定的建设文化大镇、文化强镇的战略和部署上向前推进。
牢记使命任务,奋力开创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新局——清溪将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以打造产业、生态、文化“三个大镇”为抓手,注重文化建设投入,扩大文化活动宣传效应,创新文化活动,开展城市营销策略,助力“雕塑之乡”和“文化大镇”建设,推动清溪高质量发展,让清溪成为投资兴业的宝地。
相关链接
【张松鹤简介】
中国杰出的雕塑家,是新中国雕塑事业的奠基人之一。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自20世纪60年代起,被授予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并一直享有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
1912年10月10日生于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1930年秋考入广州美术专科学院。1938年6月,张松鹤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直到1948年一直从事抗日工作。其代表作有《人民英雄纪念碑——抗日游击战》、毛主席纪念堂《毛主席坐像》《鲁迅浮雕像》等。作品曾先后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鲁迅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收藏。
张松鹤艺术与文献展《重大历史题材创作》
烽火连天,用艺术铸就辉煌人生。
张松鹤,东莞清溪人,我国著名雕塑家和画家,他的艺术成就令人惊叹,而其传奇般的红色人生和革命故事,也脍炙人口,成为一代又一代雕塑艺术家的精神力量。
“烽火铸忠魂——张松鹤艺术与文献展”在东莞清溪镇举办。此次展览共展出了150多件著名革命艺术家张松鹤的雕塑原作、书画和相关珍贵历史文献,共分《早年的艺术与革命》《重大历史题材创作》《书画东江故园情》三个独立单元,并按照张松鹤活动的地域与艺术创作特色,较全面地呈现了张松鹤的革命人生和艺术成就。为了让更多市民朋友能跨时空、更深层次了解张松鹤,主办方将部分展品以照片的形式呈现给广大网友。
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启中国人民在百年战乱与动荡结束后谋求民族独立的新纪元。在美术领域,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历史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与人物,成为艺术创作的重要主题。经由华北大学艺术学院定居北京后的张松鹤,在雕塑艺术领域大展拳脚,参与了多项重大历史题材公共纪念性项目。先是主持了位于河北石家庄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的系列雕塑创作,留下了一批反映革命历史主题的经典作品,这座陵园是我国兴建早、规模大、建筑造型艺术较高的烈士陵园之一。接着又参加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作,并担任创作组副组长,完成《抗日游击战》大型浮雕创作。这些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奠定了张松鹤在新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的地位。
除参与国家实施的大型纪念性雕塑外,张松鹤还创作了大批以毛泽东和鲁迅为代表的领袖像和名人像。他所创作的毛主席浮雕像,广泛发行,成为流传最为广泛的毛主席浮雕像。因着这个成功的经验,毛主席纪念堂兴建的时候,张松鹤塑造了毛主席坐像。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健将,鲁迅肖像成为历代美术家致力表现的重要主题,张松鹤所创作的鲁迅像成为时代的经典,其浮雕一再入选《鲁迅全集》封面浮雕,其半身圆雕像矗立在北京鲁迅博物馆,成为中国人风骨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