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打开行政区划_中国东莞桥头街道栏目页面,本页面是由15个视窗区共计15个区域组成,操作帮助请按Alt加问号键。
提示:您已进入视窗区1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中国东莞桥头街道栏目”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放弃

提示:您已离开视窗区1
提示:您已进入视窗区4
提示:您已离开视窗区4
民国时期名人
提示:您已进入视窗区6,本区域含有2个链接,按下Tab键浏览信息

  罗少彦

  罗少彦(1897年—1934年),原名罗惠祖,红军第7军第4纵队政治部主任;排列“百位当年红军将士”第63位。

  1897年6月22日,罗少彦出生于广东省东莞县桥头迳背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先后就读于北京警监学校、北京大学。

  1924年,罗少彦北大毕业后回到南方。1925年,在梧州培正中学任国文教员,与梧州共产党人交上朋友;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根据党的指示,利用他在梧州培正中学任国文教员的机会,积极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发动组织学生起来参加爱国反帝斗争,在梧州学生革命运动中产生了很大影响。1926年春,他遭学校解聘,党组织安排他到梧州《民国日报》任编辑;同年7月,党组织将他派往南宁,任《革命之花》杂志社编辑。不久,中共南宁地委成立,罗少彦任中共南宁地委书记。1927年4月,又被选为中共广西地委委员。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广西反动派也加紧搜捕和追杀共产党员。罗少彦面对白色恐怖,不顾自己的安危,为被捕人员四处奔走,亲自组织策划,通过各种途径联络和照料被捕的人员,设法营救他们。同年8月,由于叛徒的出卖,罗少彦和他的妻子陈玉梅同时被捕。在国民党刑讯室里,罗少彦表现出一名共产党员宁死不屈的高尚品质。

  1929年6月,蒋桂战争爆发后,通过党组织营救,罗少彦等人被获释出狱。就任南宁教导总队政治教官。随后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警备第4大队第1营任教导员,为改造这支旧军队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使广大官兵的政治觉悟迅速提高,从军事上和组织上做好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12月,他率部积极参加了百色起义。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和右江苏维埃政府,罗少彦被任命为红7军政治部宣传科长,主编《右江日报》积极开展政治鼓动工作。1930年6月,红7军主力回师右江攻打百色,国民党军依仗坚固的大碉堡进行顽抗,红军只剩下三发山炮弹,只有快速结束战斗对红军才有利。罗少彦同其他负责干部一道马上组织政治工作人员速将首长指示传达给每一个战士,让军部的作战意图很快变成大家的共同行动。一鼓作气冲入城中,消灭了城内残余国民党军,解放了百色。

  1930年夏,红7军成立第4纵队,罗少彦任政治部主任。11月,转战粤湘赣边区,改任团政治委员,他带病行军作战。1931年2月,到达湘赣革命根据地工作。为帮助湘赣边区发展革命武装,留在湘赣革命根据地工作。1931年秋,因肃反扩大化遭到诬陷而被捕入狱,蒙受了极大的冤屈和长期关押折磨。但他一直坚信党,没有动摇对革命的坚定信念,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高贵品质。1934年病逝于狱中。

  1945年中共“七大”会议上,罗少彦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邓时统

  邓时统,男,桥头邓屋人。民国时期,曾任国民党海南琼崖部队司令员。

  邓仲石

  邓仲硕,男,桥头邓屋人。民国时期,曾在广东审判厅工作;任国民党军营长,番禺县县长。

  莫汉英

  莫汉英,男,桥头大洲人。民国时期,曾任国民党第62军参谋长,独立第9旅团长,唐山城防司令。1943—1945年间,任国民党第七战区防空委员会副主任。

  莫尹广

  莫尹广,男,桥头大洲人。民国时期,曾任国民党第24军参谋长。

  莫祝筠

  莫祝筠,男,桥头大洲人。民国时期,曾任石龙市市长。

  张林

  张林,又名马骝林,男,桥头东江人,1917年10月出生。民国时期,曾任东江抗红义勇军(护国军,反动武装)总司令。

  莫任崇

  莫任崇,男,桥头大洲人。曾任国民党独立团团长。

提示:您已离开视窗区6

附件:

中国东莞桥头街道栏目_中国东莞桥头街道栏目
提示:您已进入视窗区14,本区域含有4个链接,按下Tab键浏览信息
版权所有: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东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 : 4419000098
备案号:粤ICP备19114884号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375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提示:您已离开视窗区14
拼音 简体
重置
声音开关
声音开关
语速
语速
阅读方式
阅读方式
配色
配色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说明
更多服务
读屏专用
退出服务
导航区 ALT+1
视窗区 (15) ALT+2
交互区 ALT+4
列表区 ALT+5
正文区 ALT+6
服务区 ALT+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