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元美社区位于南城街道北部,东部与新城社区相连,西部与篁村社区接壤,南部与亨美社区毗邻,北部和胜和社区连接,面积约0.4平方公里。下辖元美、长头巷和沙池3个居民小组,现有户籍居民2868人,外来人口约5744人,企业及个体户约1049余家。
二、社区历史
明清时,元美是篁村的一个坊;民国时属篁村乡的第二保。1949年10月东莞县解放以后,元美是篁村乡的一个自然村。1961年6月以后,元美是篁村人民公社我的篁村生产队属下的生产队。篁村乡公所、篁村乡人民政府、篁村人民公社管委会,曾先后驻元美。1966年3月,从附城人民公社析出,再次设立篁村人民公社村,在元美设立居民大队。1977年3月,由篁村生产大队析出,设立元美生产大队。1983年10月,撤销人民公社休制,元美生产大队与居民大队合并,成立篁村镇(乡级镇)。1987年10月,篁村镇改为居民管理区。2003年4月,成立元美社区居民委员会,下辖元美、长头巷、沙池3个居民小组。1978年,元美生产大队集体总收入约4万元,年人均分配仅39元。1979年,大队有耕地663亩,旱地183亩,鱼塘78亩,农业人口平均只有水田0.42亩,人均留粮(稻谷)每月15公斤左右。1983年,第一家外资企业富诚鞋厂进驻元美,大批剩余青年劳动力成为工人。之后,成了熟练工人的年轻人开始创业,1990-1993年,办有个体鞋厂40多家。近年来,在街道办事处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及元美社区全体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元美社区加快追赶兄弟社区的步伐,不断创新发展模式,社区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增长,社区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质量得到大幅提高。
张氏烟波公祠
建在元美坊,坐南向北,二进深,面积200平方米。祠主为张氏十世祖。匾曰:“敦和堂”。
大门联曰:“接县尉之箕裘,十世其昌支分震长”“承乡宾之堂构,再传始大派衍艮三”。寝室联曰:“接十代高曾,县尉以来科甲延绵,景仰敢忘先泽”“聚一堂孙子,乡贤而后衣冠济美,趋跄尤沐世恩”。
21世纪初,该祠经张氏民营企业家单独捐资重修,误写作“贤波公祠”。修葺后,现作为社区老人活动中心及居家养老服务站,成为社区老人日常休闲娱乐、活动聚会场所。
感恩祠
感恩祠(原蚝壳祠)改造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工程于2018年8月10日开始动工,2019年6月27日竣工验收合格。改造后作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使用,内置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等为居民提供文体娱乐活动条件。
元美有兴学重教的优良传统,曾被称为“文武进坊”。明隆庆二年(1568年)有进士张宏毅,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有武进士张志。民国时,元美有10名大学毕业生。其中,张因铭任广东省政府秘书长,张拔超两度任东莞县长,张祖训(仲勉)任广东封川县(今封开县)县长。
三、社区发展
2002年,为了响应市政府的旧城改造工作,元美管理区对原址107国道旁的社区居委会办公楼进行拆迁,由于各种原因,元美社区之后只能租用地方进行办公,随着社区经济的发展,以及现代办公的需要,元美社区决定兴建属于自己的办公大楼。从2007年起,社区先后投资350多万元,在原竹械厂的地方兴建新的办公大楼,并在2008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办公大楼占地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共分五层,内设“一站式”的办事中心,管理机构日趋完善,已能充分满足社区日常办公需要。
元美社区党总支下辖4个党支部,其中3个户籍党支部(元美党支部、长头巷党支部、沙池党支部)共97名党员,社区“两新组织”党总支部(“两新组织”联合党支部)共有党员15名。
社区文化设施完备,设有文化中心、图书馆、卫生服务站、老人活动中心、篮球场等场所,日常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体娱乐活动,如:道德讲堂、志愿者活动、篮球赛等等,为提供群众业余阅读场所,打造文化修养氛围,开拓少年阅读兴趣;为群众配置棋牌室、健身器材等,提供群众文化娱乐使用,丰富日常休闲活动,提供群众文化生活幸福感。
联系电话:2241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