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档案方志馆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街镇 > 中国东莞南城街道栏目 > 南城档案方志馆网站 > 图片新闻
解码宋词里的“男扮女装”现象
“宋词里的中国”系列专题讲座顺利开讲
2024-12-03 15:50           来源: 南城档案方志馆网站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11月10日,“宋词里的中国”系列专题讲座第二讲“女性之美与男性的眼光——宋词的视角”在南城历史文化陈列厅开讲。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数十位市民群众跟随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谢有顺一起探索宋词中的女性化特征解码宋词里的“男扮女装”现象,感受宋词的独特之美。

图片5.jpg

    本次讲座由中共东莞市南城街道工作委员会、东莞市南城街道办事处主办,南城档案馆、南城方志馆承办,旨在“传承历史文脉,提升城市品位”,通过名家教授讲座与互动形式,让更多市民群众走进南城档案馆、南城方志馆,以中华诗词为载体,为东莞文化强市建设助力添彩。

图片6.jpg

    “为什么在中国历史上很少看到女性的身影?”讲座伊始,谢有顺便为观众抛出了一个话题。他说,在古代中国,女性的地位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她们在家庭、教育、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权益受到限制。“假如没有这些约束,古代中国肯定不止出现一个李清照。”

    随后,谢有顺通过具体例子,深入浅出地介绍并分析了中国历代女性的地位变迁。他认为,古代女子的社会地位是有起有落的,每个时代都有其特点。而宋代由于社会风气开放宽容,经济稳定繁华,女性地位也比较高,所以涌现出如李清照、朱淑真等女词人。

    “但还远远不够,古代女性的声音还是非常微弱。”在谢有顺看来,缺少女性声音的社会,是残缺的,也是遗憾的,于是就出现了“男子作闺音”,以此填补女性文学视角的空白。

    讲座中,谢有顺声情并茂,引经据典,还以屈原的《离骚》、盖嘉运的《伊州歌》、朱庆余的《近试上张水部》、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等诗词为例,为观众详细地诠释了“男子作闺音”的文学现象。

    进入尾声,谢有顺以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举例,将女性词和“男子作闺音”做对比。他总结道,虽然“男子作闺音”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女性的声音,但男性笔下的女性形象多是思妇和怨妇,内容也以闺情为主,无法真正体察女性的内心。能真正懂女性的,唯有女性自己。

图片7.jpg

     讲座结束后,观众意犹未尽,积极提问,现场互动气氛热烈。讲座从性别的角度解读宋词,让所有观众深刻感受到男女词人笔下的同中之异,对大家理解宋词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化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图片8.jpg

    今年“宋词的中国”系列专题讲座共设四场,分别是“‘弱’与‘小’的力量——宋词的美学”、“女性之美与男性的眼光——宋词的视角”、“柳永的人生与词风”、“辛弃疾的‘世界’”。感兴趣的市民朋友,可关注“东莞南城发布”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活动信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南城档案方志馆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