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档案方志馆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街镇 > 中国东莞南城街道栏目 > 南城档案方志馆网站 > 谱牒文化 > 姓氏探源
蚝岗苏氏源流
2017-12-26 06:29           来源: 南城档案方志馆网站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苏氏是以封地命名的姓氏。相传黄帝之孙颛顼(粤音:专旭)的后代是夏朝的同盟部落,封于昆吾国(今河南郡许昌东),称昆吾氏。昆吾氏有子孙封于苏(今河南济源县、温县一带),后来他们的子孙又以封地为姓,称苏氏。望族居武功郡(今陕西郿县东)。

苏氏历代名人辈出,周朝有司寇苏忿生,战国时有纵横家苏秦,西汉时有爱国名臣苏武,隋朝时有宰相苏威,唐朝时有宰相苏味道,北宋时有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

宋室南渡以后,苏氏族人散处四方,分别迁徙浙江婺州(今金华市)、睦州(今建德县东北);江西饶州(今波阳县)、广信(今上饶市);福建福州、同安;江苏建康(今南京市)、毗陵(今常州市);安徽广德、歙州(今歙县)、凤阳、定远;广东广州,四川青神等地。

南宋嘉定年间(1206—1224年),福建同安人苏允中谪任东莞县尉(掌阅习弓手、息奸禁暴),任满后占籍东莞,定居县城德安桥务巷。其后,被其后人尊为东莞苏氏一世祖。二世苏永诚,官至朝议大夫(正五品);三世苏圣受,官宋代宣义郎(从七品),后辞官从商,置田地创业开基;四世苏以礼,荐授南恩州都目(不入流小吏);五世苏祢,辟举任惠州路学正(正八品)。四代人均为一脉单传,至苏祢始生二子,长子苏绍瞻、次子苏绍道。六世长公苏绍瞻生四子,六世次公苏绍道生三子,共有孙7人,曾孙15人,玄孙26人,从此东莞苏氏族人得以繁衍兴旺

明代洪武年间(1368—1398年),苏绍瞻4个儿子先后迁居蚝岗,是为蚝岗苏氏的4个支派。苏绍道的长子迁居东洲,次子留居县城,季子迁居袁屋边,分立房派。

东莞苏氏族人中,蚝岗苏氏可以说是对东莞文化贡献较大。在诗歌方面,九世苏德宽、十一世苏应机等几辈族人屡次重组凤台诗社,其中苏应机所赋的《题波罗庙显相达奚司空像》尤为脍炙人口,十二世苏亦堪、苏亦式兄弟还被社中人誉为“大小苏”。在乡邦文献方面,清末诸生苏泽东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编著有我国第一本禁毒专书《梦醒芙蓉集》等著作,其中《国朝东莞题名录》更是详细记录清代东莞秀才以上的科举名单,全广东历史上只此一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南城档案方志馆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