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襟衫 清代以来流行的民间服装。其式样有领无扣,或无领无扣,在右衽穿一带子,打结代扣。大襟衫有长衫、短袄之分。女式多为短大襟,长不过膝。前襟有褖饰,俗称“滚边”。男式有长短两种,老年人多穿“长袍”,青壮年多穿短装,颜色多为靛蓝、藏青色。 2、唐装衫裤 民国以来流行的民间服装。男式衫为企领对襟,在臂间驳袖,外缝两个或四个口袋,用布条缝制成纽扣,后逐渐改用“珠壳纽”或金属喼纽。女式衫为企领大襟,右衽、布制纽扣或喼纽。裤子都为宽裤脚宽裆,另缝上白布做裤头,穿上后向中间左右折叠,用布条缝制成“裤头带”环腰缚住,男、女款式类同。 3、裇衫西裤 民国中后期以来知识界和青年男女学生的流行服装。裇衫原为西服的衬衣,尖角反领,对襟,在肩臂之间驳袖,窄袖口处有扣纽,左上胸缝有小口袋。男式西裤原为西服的裤子,直筒裤管,内外两侧缝接,前裆当中开口暗藏纽扣开闭,裤头缝有小布条圈以串扣皮带,大腿部位两侧有暗口袋,裤脚向上折起约两公分。女式西裤在裤头右侧开口至大腿部位,有暗藏纽扣开闭。 4、中山装 民主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倡导的一种服装,属男装。它以唐装衫为基样,把直领改为翻领,大臂处驳袖改为肩臂之间驳袖,四个明口袋还加上袋盖,各钉上纽扣,原设计上衣纽扣为七粒,后改成五粒。中山装裤子参照西装裤式样。中山装可作礼服,也可作常服,故举国推崇,蔚为风尚,至20世纪80年代依然流行。 5、军干装 20世纪60至80年代初极为风行的一种男子服装。又称军便服,依照军官制服制作的一种男式上衣,故名。军干装采用立翻领,前襟缝有四个暗开口袋,外加袋盖,前襟有五粒纽扣。在20世纪80年代,是一种男性穿用的流行服装。 6、学生装 青年男学生穿着的服装,出现于民国初年。不用翻领,只用窄而低的企领,穿用时用金属扣绾紧。上衣正襟下方各有一个暗口袋,上左方有一个小的暗口袋。下装为西裤。后来校服兴起,打破了学生装的统一形式,但其基本特征仍是形制筒明,色彩淡雅,男生上衣下裤,女生上衫下裙。 7、柔姿装 20世纪八十年代流行的女式着装。从港、台传入的以轻薄通透的面料制作,其特点是宽松自在,颜色鲜艳。该款着装在当时相当时髦,以时尚女青年为主。 8、喇叭裤 裤腿下大上小,像个喇叭,故名。依其宽大的程度不同,分称小喇叭、大喇叭。该裤型最早在美国流行并席捲欧洲,在20世纪70年代末经香港、澳门传入,代表了当时的一种潮流时尚,为青年人所喜爱,但流行的时间不长。 9、牛仔服 一种引进的西方服装。源于19世纪50年代美国西部牧牛人穿着的服装,故名。牛仔服包括牛仔裤和牛仔衫。传统的牛仔裤用厚实的斜纹粗布制成,靛蓝色,短裆直筒,臀围紧小,前面有两个明口袋,内侧另有暗袋,后面又有两个明口袋,裤袋上钉有铜扣。由于它具有健美、耐磨、耐脏的特点,为青年人所喜爱,自21世纪以来,不少年轻女性也穿上男式牛仔裤。 10、西服 又称西装,与欧美人士穿的一样,穿皮鞋打领带的为礼服,不打领带的为便服。自20世纪90年代流行至今,称与国际接轨。 11、休闲服 上身穿夹克,下身穿西裤,宽松潇洒,21世纪以来流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