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档案方志馆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街镇 > 中国东莞南城街道栏目 > 南城档案方志馆网站 > 谱牒文化 > 风土民俗
南城礼仪风俗篇:生育、寿辰仪礼习俗
2019-01-15 03:03           来源: 南城档案方志馆网站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一、有喜生儿育女是家庭之一喜,故妊娠又称有喜。有喜后,孕妇的饮食起居都有些异常表现和特殊需要。一般家庭都注意孕妇的保养,适当进补和吃些保健安胎的食品,旧时代习俗认为吃兔肉会令胎儿破相,长豁唇,故禁吃兔肉。另外还禁吃田鸡(青蛙)、八爪鱼(章鱼)、无鳞鱼(蟮、塘虱)和螃蟹等。旧俗还认为孕妇要忌吃生冷食物,如冷饮、西瓜、凉粉、香蕉、菠萝等,认为吃生冷之物易肚痛,影响胎儿生长。此外,还禁忌接触婚嫁活动、丧葬活动,认为喜冲喜对双方都不利,凶冲喜对胎儿、孕妇不吉利。禁忌接触神事,参与拜神祭祀,认为会污染圣地,冒犯神。禁忌孕妇与产妇接触,认为不洁对不洁。必有一伤。

室内禁忌:认为孕妇的住宅是胎神常驻处所,因而孕妇在室内的行为要处处小心谨慎。忌在室内拆移砖、瓦、土;忌在室内移动床铺、橱柜、箱笼,以防移动胎神,导致流产、滑胎等;忌在室内墙壁、门窗、家具等处钉钉子,俗以为会换胎;忌属虎的人入屋,担心暗伤胎儿。

室外禁忌:忌攀高爬树,忌捡拾重物,以免伤害孕妇和胎儿;忌在葡萄树下乘凉,认为会中邪生葡萄胎;忌爬果树、摘果子,认为摘了果子会感应胎儿早产;忌看戏曲,因戏中有花面,认为会感应胎儿。

二、分娩留婆家生育旧俗。分娩是决定大喜或大悲的关键时刻。母子平安,阖家欢喜;若遇难产,可能造成悲剧。所以分娩前要做好各种准备,还有种种禁忌。

首先是请好接生婆,也有请邻里有经验的老妇充当。再则讲究分娩地点。旧俗认为分娩必须在婆家,不能在任何亲戚家生产,即使是娘家也不例外。此俗有两说:出嫁女成了婆家的人,在娘家生产不合情理。如果母子在分娩时出了差错,娘家难以担当。另一说认为分娩有秽气,会给娘家带来不幸。

这些旧俗随着科学的发达和医疗的普及,已经消失。

三、安置脐带生育旧俗。临产时产妇房忌风,忌大声,男人须回避。胎儿落地时,应记录落地时辰。婴儿出世后,民间很重视脐带的安置,接生婆接下婴儿,将脐带剪断后,用石灰渍好,再用红纸包住放入罂内密封,保存在母亲的床下,意为不离膝下。俗谓此举能使婴儿长命百岁。

现代医疗设备先进,分娩有了产院,孕妇都到产院分娩,有医生、护士接生,不必请接生婆,也不必定产地,脐带处理等习俗也就随之改变。

四、腥苏生育旧俗。腥苏就是生了苏虾仔(婴孩)。如有乞丐上门乞米,向乞丐说有腥苏时,乞丐便会默然离去。因为按习俗未满月时不给乞米的,而乞丐也不要生产未满月人家的施。为了避免各种干扰,家有新生婴儿的多在大门的门环上,用红头绳绑着大块生姜挂着,以作警示。

五、添喜婴儿降生,谓之添喜。生男称为弄璋,生女称为弄瓦。旧时生男称为大喜,生女称为小喜,含有重男轻女、男尊女卑之意。近代人在祝贺的提法上,生男的仍多用喜得弄璋,生女则多用玉胜之喜

六、坐月挂物生育旧俗。产妇分娩后一个月内为坐月,整个月不出门,不干活。产妇坐月勿吹风,要穿得暖和,有的还要包头。饮食以姜炒鸡项(项,读上声,未下的雌鸡)、煲猪脚姜醋为佳,既可去瘀又能催奶,是产后必不可少的保健品。分娩后两三天宜服生化汤一两剂,可预防产后患疾,增进健康。生化汤是清代名医傅山(字青主)的验方,用药仅当归、川芎、桃仁、黑姜、灸甘草五味,一般中药店配剂即有。产妇忌吃寒凉生冷食品。

坐月期间,忌生人进房,生人进入产妇房称为踩生,俗说会使婴儿吓出脐带风。新娘、孕妇亦不得进产房,怕相冲;戴重孝的人也不准入产房,怕冲了婴儿不吉利。为了防止外人误闯,产妇在房门挂上红布或红绳、柚叶等,以示警戒。

七、做满月生育旧俗。婴儿出生后,要排生辰八字(即以天干地支来排出生辰的年、月、日、时八个字),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丁卯时等。婴儿出生满一个月,称为满月。旧俗十分重视满月的庆贺,简朴的以红鸡蛋并附以醋姜送亲友,讲究的为孩子办满月酒。左邻右里向其讨姜醋,并送一封利是(红包)以取好意头。为婴儿做满月时,亲友多以钱物馈赠祝贺,主人则以酒席招待。

八、对岁生育习俗。婴儿出生满一年的生日称为对岁(周岁),俗称为读上声)。届时亲戚都来送礼道贺。外婆、妗母(舅母)、姑、姨都买衣服、鞋帽之类,为孩子举行穿衣服仪式。谚语说,姑送褥,姨送袄,妗母送鞋满地跑。旧时有抓周活动,摆出文房四宝、书画、秤斗、花果等,杂置在盘中,任其选取,以验其志向。此俗在民国时期已渐次淡化,或者形式上进行,只求凑热闹添情趣。

九、命名生育习俗。旧时,小孩出世之后,取什么名,由谁命名,都很考究。乳名是小孩出生后非正式的名字,如虾仔咸湿仔阿狗之类,长大后不用,但在长辈口中有时还会沿用。家名,又称大名,长辈为孩子取名时,有的先从宗族辈分上排行,按家族规定的字用来作第一个字,再另行添上第二个字。如规定第几传为字辈,所有同一辈分的孩子便有x”x”的名字。有的要请算命先生以其生辰八字嵌入五行之中,推算命中缺什么,便在名字中补上。如缺火,在命名时取有火旁的字,如缺木时取有木旁的字。有的从前程事业上来考虑,如命名宏才耀宗等,以抒发期望之情。

十、上契民间育儿旧俗。望子成龙,乃人之常情。为人父母的若见儿女多病,身体虚弱,便给他们找个多子多福的契爷、契妈,认作干亲,俗称上契。亦有两家感情特别好的,互相认干亲,作为亲戚终生往来。更有攀附权贵,认有权有势的人作契爷、契妈的。

上契时一般都有简单的仪式,或邀请族中亲友,饮宴庆贺。亲友则贺以雕花镜屏之类,书写结谊之喜之类的吉祥语。契爷契妈要给干儿子(或干女儿)起名,挂上长命索(用红头绳穿上一串古铜钱),富贵人家也有赠金牌,刻上长生保命等字样。

十一、做生日人生礼仪习俗,即庆贺生日的礼节和仪式。年龄未及五十的生辰,一般称生日,平常每年的生辰称闲生日,整十的生辰称二十齐三十齐。五十岁以上的长者,平常年分的生辰亦称闲生日,整十的生辰通常举行祝寿仪式,俗称做寿做大生日

旧日,小孩子生日,父母给一只红鸡蛋,称吃红心蛋,取其有雄心之意;十岁前后,特意加些肉类,却借些小事打他一顿,以告诫其勿娇生惯养,故民间有大人生日有鸡,细佬哥生日有得打之说。男子婚后第一次生日,由岳家为其庆祝,称做新生日

做寿有简有繁,以其家庭经济状况及寿星身份而定,通常由儿女、亲朋发起,大家齐来庆贺。祝寿礼品以寿桃、寿包、寿面、新衣服为常见,隆重的还有寿联、寿幛。旧时祝寿置寿堂,在正厅墙壁中间,是男寿星的悬挂南极仙翁像,是女寿星则挂瑶池王母像或八仙贺寿图等象征高寿之画轴,或剪贴金纸大寿字,燃寿烛,结寿彩。寿星坐于中堂,接受亲友、晚辈的祝贺和叩拜。50岁称梅花寿,又称半百老人;60岁称下寿,亦称花甲大寿;70岁称中寿;80岁称上寿;90岁称耆寿;100岁称期颐寿。

近年来受西方礼仪影响,有的人做生日时买蛋糕,点小蜡烛,每长一岁添增一支;举家和亲朋好友一起开生日聚会,唱生日快乐歌,然后吹熄蜡烛,切蛋糕给大家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南城档案方志馆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