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档案方志馆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街镇 > 中国东莞南城街道栏目 > 南城档案方志馆网站 > 谱牒文化 > 风土民俗
南城生产风俗篇:民间杂业习俗
2018-12-11 01:37           来源: 南城档案方志馆网站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一、做会(会读上声)  民间经济组织。又称标会顿(垫)会,起初带有经济互助性质,参与者多是同族兄弟或街坊邻里。随着社会变迁,参与者范围逐步扩大,愿者上钩。做会形式类似于现在的参股集资,股本用于投资或放高利贷,利息定期分红或在会期结束时本息一奉还。会头一般由有较高威信、身家雄厚的人担任。根据君子协议,第一个月的红利为会头所得。会头和会尾”(即排名最后的人)的金额都固定。会脚(排名处于中间的人)则采取标会形式进行激烈竞争,以争得这笔钱来急用,谁标价最低谁就获取该月的会利,但一般不得低于六成。每次剩余的钱都归会头个人所有,有时会头也会分点红利给会脚。遇到会脚手头紧,每月会钱凑不够时,会头往往也会先垫出来。时间长了,也有发生烂会的现象,导致烂会的直接原因是串会。一种是会脚串会,一个人交叉参加几个标会交不出会费;另一种是会头串会,一个人当几个甚至十几个标会的会头,手头常常握着巨额金额,便大肆挥霍,或席卷会费逃之夭夭。此习俗自1950年后已废止。

二、大衿姐  民间杂业人员。本地区旧日的婚庆场合中,常可见到身穿白衫黑裤、衣襟上别着白色绣花手绢的中年妇女,这是活跃在新娘的前前后后的大衿姐。做大衿姐的多是家境贫寒、已为人妻、人母的中年妇女,闲时在摆档梳头净面,有人雇佣时就装扮一新披挂上阵。大衿姐并不易为,既要有一双巧手,能为新娘梳出各种新潮发髻,又得有一张利嘴,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对象面前,唱不同的时文。比如入门时要恭喜新安人,开枝发叶此良辰。入门旺相,夫妻长寿,白发齐眉。在洞房整理被褥时铺床铺席先,五男欢跃在床边,夫妻和顺乐绵绵。当男家一些好事的女客向新娘提出难题,发出诘问时,大衿姐还必须随机应变,按题作答,不卑不亢,神态自若。当客人闹新房用各种恶作剧刁难新娘时,大衿姐必须挺身而出,护卫新娘,或用指甲替新娘剥开沙田柚,或用嘴巴替新娘吃辣椒,或用身体替新娘挡住爆竹的攻击。

三、净面婆  民间杂业人员。专事妇女美容,替妇女拔除脸上的汗毛和修眉。净面,俗称绞毛,净面婆先用鹅蛋粉牙灰在顾客脸上涂抹,以增加润滑度,再用一根细线一端咬在口里,另一端用双手操作,将汗毛绞起拔除。现今农村的中老年妇女尚用此法美容。

四、鼓手佬  民间杂业人员。旧时,民间红、白二事都要雇请八音班来吹奏,八音班的乐手俗称鼓手佬。婚事雇请的八音班分为行吹坐吹两队,每队乐工68人。各操一件乐器。迎亲时,行吹队走在迎亲队的前头,边走边吹吹打打。坐吹队则设在主家门口,有宾客来时就奏乐迎接,宴会开始时就吹奏广东音乐。丧事则只雇用行吹队,走在送殡队伍的前面,边走边吹奏送丧曲调,直到坟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南城档案方志馆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