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1月5日讯 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发展。2022年初,东莞成功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这一年,东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牢牢抓住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机遇,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下好创新“先手棋” 壮大发展新动能,把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朝着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前沿科技创新高地的目标加速前进。
近日,中国散裂中子源第三台合作谱仪——工程材料中子衍射谱仪成功出束,该谱仪具备应变、应力、织构和布拉格边透射成像等功能,将为众多领域国家重大需求的新型材料研发、关键装备无损检测、服役寿命管理等提供不可替代的研究手段,为解决我国重大科学问题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自2018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运营以来,中国散裂中子源拥有超过3800个注册用户,已完成用户实验课题800多项,在新型能源材料、航空材料、可燃冰、页岩等领域取得一批重要成果,成为东莞科技创新的强力“引擎”。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东莞分部主任陈延伟表示:“未来将启动散裂中子源的二期工程,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也完成了建设,像这种大科学工程,大的科研机构以及大学的引入,对未来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一系列大科学装置、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在东莞的加速布局建设,从创新层面助力东莞制造业转型升级。截至2022年11月底,松山湖材料实验室27个创新样板工厂团队成立产业化公司40家,注册资本超3亿元,柔性电池、透明陶瓷、骨水泥材料等多个团队产业化公司完成第一轮或多轮融资。以创新龙头企业为引领、以高新技术企业为支撑的创新引领型企业梯次发展体系不断完善,带动上下游企业加快转型升级,赋能先进制造。
过去一年,东莞稳步提升松山湖科学城创新能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稳居全省地级市第一,R&D占比排名全省第二,人才吸引力排名提升至全国第16。随着创新生态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人才来莞创新创业,截至7月,东莞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82.9万人,高层次人才达到20.5万人。
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中级讲师陆衍超表示:“不管是培养本土的人才,还是吸引海内外的人才,在政策方面的扶持,都是非常到位的,所以愿意在东莞跟大家一起努力拼搏。”
根据《关于支持东莞新时代加快高质量发展打造科创制造强市的意见》,打造前沿科技创新高地是广东省赋予东莞的四大战略定位之首。为此,市委十五届五次全会提出,东莞将协同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进一步丰富完善创新生态体系,加快松山湖科学城、光明科学城一体联动发展,狠抓创新型企业培育,争取2023年高企数量突破9500家、瞪羚企业培育库达到400家。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