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ico
ico
当前位置: 首页 > 聚焦东莞 > 东莞要闻
央视《开讲啦》关注位于东莞的“国之重器”,陈和生院士开讲大科学装置中的高能人生
中国东莞政府门户网站      2023-01-03 14:43:37  来源: 东莞时间网
【字体:

  身处地下18米、全年工作6500小时、每天发出200万束“子弹”、每束子弹有16万亿个质子、粒子高能加速后以0.92倍光速奔跑。中国的高能物理学家用六年半时间在广东东莞建造的这个“超级显微镜”是世界上的第四台,被命名为中国散裂中子源。它开辟出的是一个怎样的微观天地?科学家们又为何执着于越来越小的世界?

  1月2日22:30,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总指挥、粒子物理学家陈和生在央视《开讲啦》栏目开讲,讲述大科学装置背后的家国情怀和他的高能人生。

  超级显微镜如何高能?

  半台小汽车、一层楼、一个体育场……在节目开始,青年们猜起了这个超级显微镜的大小。而正确答案让大家惊掉下巴:它有40个足球体育场那么大!为什么一个显微镜会如此巨大?它和“高能”又有何联系?

  陈和生院士带来解答:“物理规律就要求,你要研究的尺寸越小就需要越高的能量。为了得到很高的能量,我就需要很大的尺度,很大的加速器,这就是这个世界的奇妙之处。”

  陈和生院士坦言,一个装置巨大而复杂,哪个小地方控制出了点毛病粒子就跑丢了,这是科学家们最头疼的情况。2017年,在第一次打靶之前,陈院士率领团队到英国散裂中子源访问。当时英国散裂中子源的所长提醒:“你们得有思想准备,世界上的这些散裂中子源,第一次打靶的时候,都有十天半个月,不知道这个粒子上哪儿去了,等于说开关按下去啥也没有。”而实际上,中国散裂中子源的打靶开始即成功!

  央视主持人撒贝宁直呼:“我们这个枪管和子弹好!”更了不起的是,中国的科学家队伍平均年龄仅三十几岁,每一位都技术过硬,为这些年轻的科学家手动点赞!

  人类送入太空的唯一一个大型磁体是中国造!

  网页和高能物理有什么联系?实际上万维网最初是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为了服务世界各地的科学交流而发明的。

  “当时我也在那儿,每一个实验有一千两千个科学家,分布在全世界的各个地方,20个时区的时差,如何交流?于是英国的科学家利用当时刚刚产生的互联网,在上头开辟出一个空间。”现场,陈和生院士表示,这个空间就是最早的网页。

  1988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计算机就成为了国际互联网一个结点,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高能所将第一个网页引入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网页服务器,推出了第一个WWW网站。现场的青年提问:“高能物理和普通人有什么关系?”网页的故事给出答案:每个会上网的人都与高能物理有关系!

  节目现场,陈和生院士表示,高能物理作为一个基础科学的前沿研究,大型的实验如果没有国际合作,是不可能存在的。中国早就是这个高能物理领域的重要参与者!从1995年开始,陈院士就参加到阿尔法磁谱仪的国际合作当中。这个项目是要把人类第一个大型的磁体送到宇宙空间去研究寻找反物质,而其中极其关键的永磁体就是中国造!中国科学家用国内特有的稀土材料,加上独特“魔环”设计打造出完美符合各项严苛要求的永磁体。这个永磁体至今已经在太空中运行了十一年,还在继续工作,获得了大量的科学数据。

  “超级显微镜”为国家重大需求提供重要支撑

  中国散裂中子源被称为“超级显微镜”,是我国首台、世界第四台脉冲型散裂中子源,填补了我国在脉冲中子源及其应用领域的空白。

  2018年,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的中国散裂中子源通过了国家验收,正式投入运行。投入使用4年多来,中国散裂中子源现已完成8轮用户实验共800多项课题,通过聚焦“四个面向”,为航空航天、高铁轮毂、深海潜水器等国家重大需求,以及量子材料、磁性材料、新能源材料、高分子材料及新型药物等国际前沿领域和国民经济主战场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总指挥、粒子物理学家陈和生作为总指挥建成了中国散裂中子源。如今,75岁的他依然频繁奔波在北京和东莞之间,奔忙在科研一线,为国家大科学装置的发展、珠三角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2022年10月7日,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打靶束流功率达到了140kW,比设计指标提升了40%。其中,关键设备高梯度磁合金加载腔突破了卡脖子关键技术,是中国散裂中子源完全自主研制。



附件:

相关稿件
媒体报道
音频视频
文件
部门解读
图解类
新闻发布会
访谈
其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关键词:
 
相关新闻
主办单位: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东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 : 4419000098
备案号:粤ICP备19114884号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375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东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