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9月22日讯 东莞全市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土地和企业都集中在镇村,城乡一体化发展特色明显。近年来,东莞牢牢抓住“彰显莞邑特色、擦亮环境底色、提升产业成色、传承文化本色”关键四招,加快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努力打造高度城镇化地区乡村振兴样板。9月21日晚,广东卫视《晚间新闻》栏目播出相关报道,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接受媒体专访。
在道滘镇大岭丫村,昔日的臭水沟变身清澈河水,河岸也修葺一新,这些都得益于大岭丫村水乡特色示范村庄建设。近年来,东莞立足各镇村地理、人文、产业等资源差异,围绕“三江六岸”“松湖融合”等具有东莞特色的十大主题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大力提升综合环境。
据统计,东莞全市上下累计共投入700多亿元整治水环境,完成270公里碧道建设,新建湿地公园11个。华阳湖、茅洲河成为了满足市民休闲游玩需求,带动镇村发展的“东莞样板”。
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我们要提升东莞整体的农村综合环境,包括窝棚整治,‘四小园’的建立,这几年我们加大了大气污染的整治力度,PM2.5指数只有22,位居全国城市前列。”
乡村的环境美也能带动产业振兴,镇村旧貌换新颜,形成了对前沿产业、优质企业和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和承载力,重大项目争相落户,激发集体发展新活力。
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这几年我们加大了‘工改工’的力度,动员村组资源,包括土地、沉淀的资金,将其盘活,更多地参与产业体系的打造。这里面不光要拓出产业空间,还要拓出生态空间和群众的生活文化空间。”
接下来,东莞将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大力推进镇村工业集聚区改造,着力打造一批高品质、低成本、优环境的融合社区,吸引更多高端项目进驻,使农村集体经济更好地融入城市发展格局,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因为我们全东莞三分之二的产业工人都是居住在镇村这一级,所以做好镇村的环境整治,让天更蓝,水更清,土壤更安全,总体人居环境更优化,这样东莞的乡村振兴和产业振兴才更有后劲。”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