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ico
ico
当前位置: 首页 > 聚焦东莞 > 东莞要闻
大朗战疫这7天,更迅速、更从容、更温暖
中国东莞政府门户网站      2022-03-04 16:45:04  来源: 东莞时间网
【字体:

  东莞时间网3月4日讯 自2月24日下午在医院核酸检测中发现1名阳性人员起,至3月3日,一周时间内大朗镇已经累计通报新增感染者超过百例。不到两个月内,再次迎来了一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硬仗,并且来势更猛,波及范围更广,防控难度更大,这些都考验着大朗上下的反应力与执行力。

  医护人员披挂上阵

  党员志愿者逆行出战

  社会各界纷纷行动守望相助

  ……

  一周时间内,大朗用

  反应更迅速、应对更从容

  保障更有力、互助更温暖

  向外界展示出了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

  战疫“军团”迅速吹响集结号

  再度迎战汹涌而来的疫情,大朗干部群众表现出更加积极主动的拼劲。

  3月3日下午,在大朗镇内一处核酸检测点,志愿者何正红正在引导市民群众亮码。疫情发生后,当得知大朗需要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他便第一时间从镇外赶回,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连续多日参与到核酸检测工作中来。

▲眼前这位正在引导市民群众亮码的志愿者叫何正红(右),他已连续多天作为志愿者参与协助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

  在大朗各个核酸检测点,还有许多像何正红一样主动奉献的志愿者,他们顶着烈日,汗流浃背,用汗水诠释了自己的责任与担当。疫情发生后,大朗镇迅速集结志愿力量,来自社会各界的市民群众纷纷自愿加入“抗疫军团”,分赴大朗各核酸检测点,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了解,在“12·13”疫情防控期间,大朗镇志愿者协会组建了28个村、社区的志愿者群。2月24日突发疫情,大朗镇志愿者协会通过志愿者群向社会各界招募志愿者,各个群瞬间火爆,招募的志愿者以就近原则为所居住的村(社区)提供协助。

▲志愿者群积极响应

  大朗志愿者协会会长陈爱娟表示;“近期每天晚上在各个村(社区)志愿者储备群招募志愿者,大家反应很热烈,截至第五轮的大规模核酸检测,一共有4600多名志愿者投入到了一线工作协助当中。”

  大朗镇党委也迅速部署,凝聚全镇上下多元合力,吹响战疫“集结号”,迅速组建28支党员先锋队冲锋一线,号召全镇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战疫一线,并结合正在开展的“双报到”活动,组织28个驻村团队党员干部每日下沉村(社区)支援,同时还积极发动社会各界志愿者组建抗疫志愿服务队。

▲即使身上有伤,谢志林(右)依然坚持行走在疫情第一线

  在大朗镇杨涌村封控区内,一个身着警服、左手缠着绷带的身影格外醒目。55岁的大朗公安分局国保大队教导员谢志林,由于摔倒导致左手肱骨近端骨折,近期正在休养,但他一刻也闲不住,再三请求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

  连日来,在杨涌村的封控区里,谢志林每天靠前指挥,带领队员深入疫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挨家挨户上门排查登记居民的防疫信息,即使身上有伤,他依然坚持行走在疫情第一线。

  “我曾是一名军人,这点伤对我来说算不得什么,只要能尽快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轻伤不下火线。”谢志林如是说。

  守望相助,免去一线人员后顾之忧

  前方有人奋斗在一线,让他们能够义无反顾安心向前的,是大朗群众的鼎力相助。

  家住蔡边村某小区的阿杰夫妇俩均为一线防疫人员,在投身到防疫一线的紧急关头,3岁的女儿小玥因为疫情停课,孩子独自在家没人照顾成了一个难题。

  “你们安心上一线!”正在夫妻俩发愁之际,邻居何健仪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小玥的重任,将她接到了自己家中,与自己的一对儿女一起吃喝玩乐。闲来无事,为了不让小孩老是看手机、电视,何健仪还会带着小朋友一起在家制作点心、做趣味实验。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遇到困难相互帮助才像一个大家庭。”何健仪说。

  疫情之下暖流汇聚,城市的温度在多方面显现。

  “你好,原本不好意思再次打扰你们的工作,更不想添乱……在这里单身一人的我举目无亲、孤立无援,请求政府紧急援助我1000元,渡过眼前的危机……”3月2日上午10时,正在统计居民防疫信息的东莞大朗镇蔡边村工作人员吴秀连收到了这么一条求助信息。

  求助者阿良今年48岁,2011年因为交通事故导致右腿粉碎性骨折,落下了肢体四级残疾。2019年,他来到大朗开了一家小小的理发店,每月虽然收入不多,但生活逐渐步入正轨。

▲工作人员把1000元帮扶金、一份抗疫暖心包以及慰问品,一并送到了阿良手中

  去年,阿良83岁的父亲因病做了手术,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还欠了不少外债。阿良自己也需要定期服用各种药物来治疗慢性病,每月都需花费六七百元医药费。在大朗孤身一人,如今因为疫情断了收入来源,他的生活一下陷入困境。“昨天交了房租后,全身上下只剩下211元了。”

  进行核实后,吴秀连立马将情况反映给村委会,并上传大朗镇民政部门。大朗民政部门迅速为阿良申请了“民生微心愿”临时生活救助。下午2:30,1000元帮扶金、一份抗疫暖心包以及慰问品,一并送到了阿良手中。

  “没想到这么快就帮我解决了问题,太感谢了!”阿良感激地说。

  连日来,不少爱心企业和个人也纷纷向大朗捐赠抗疫物资,用实际行动支援大朗。

  3月2日上午,一辆满载抗疫物资的货车抵达大朗政务服务中心,车上装着爱心企业家罗大佑为大朗一线工作人员和群众捐赠的15万个医用口罩。他表示,疫情发生时,自己正在镇外工作,但作为土生土长的大朗人,心里一直牵挂大朗的疫情,想尽己所能为大朗做些事。

▲爱心企业家罗大佑先生为大朗一线工作人员和群众捐赠15万个医用口罩

  更强保障做好民生“大文章”

  店铺基本关闭,志愿者大声引导居民进行核酸检测,医护人员向路面喷洒消毒水,不时能看到驻村人员手持“大声公”开展防疫政策知识宣传……这是南方日报记者前往大朗镇一处封、管控区域附近实地探访看到的情形。

▲疲惫的身影,沙哑的声音,暖心的“唠叨”,都只为不漏任何一个“你”

  当前,大朗镇疫情形势依旧复杂严峻。如何落实管控区“人不出区”、封控区“足不出户”的防疫要求,确保管控有序?怎样保障居民生活?怎样应对突发事件?这些都是大朗基层防疫工作面临的考验。

  “列入管控区之后,我们第一时间成立了民生关怀组,着重为困难群众提供服务。”该区域疫情防控专班企业保障组负责人陈轩明介绍,村里被管控后,他们立即组织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走访居民调查群众需求、解决实际困难。

  3月1日下午5时,疫情防控专班小组接到来自封控区的一个电话,称家中82岁的老人突发中风晕倒,急需送往医院。接到电话后,专班组第一时间安排救护车护送老人就医,在短时间内转送至常安医院。目前,老人情况已基本稳定。

  疫情就是命令。截至3月1日晚,大朗镇政府共抽调1710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参与抗疫。

  “来这里不过几天,却已对村里街道十分熟悉。”来自大朗镇党建工作办的防控专班工作人员罗秀琼表示,该村实行管控时,自己第一时间请缨赶赴报到,得知村里缺人手,又拉上了丈夫,共同投身疫情防控工作。“我们夫妻都是党员,都想为防疫尽一份力,争取早日战胜疫情。”

  3月2日上午10时,大朗镇一管控区域便民医疗服务点内,七八名患者正在排队,两名大朗医院的医务人员正在忙碌,一位负责量血压、挂号、导诊等外围工作,另一位负责看诊。为保障涉疫地区群众的就医需求,大朗镇在管控区陆续设置了6个便民医疗点,由医护进驻,让居民不出管控区便可享受医疗服务。

  该医疗点负责医生何秋君介绍,目前每天大约接诊50人,患者的主要疾病为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冬春季病毒性感染高发疾病,也有少数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来开药维持治疗。医疗点就医条件有限,穿着防护服要很大声才能让患者听清楚,但医护们都是尽最大努力为患者服务。

  除了医疗服务,一万多名居民的日常生活物品供应,也是摆在工作人员面前的大难题。为此,东莞市、镇两级多方通力协作,加强生活物资保障,陆续在多个管控区设立平价肉菜摊,将生活物资以平价销售,受到管控区群众的欢迎,让群众倍感安心又暖心。

  五花肉12.5元一斤、大白菜1.4元一斤……3月2日下午3时,该村管控区平价肉菜摊“开档”,居民在完成扫码、测温、消毒等流程后,有序进入肉菜摊买菜。这里有蔬菜、肉类、调味品、粮油干货等几十个食品种类,基本满足了居民日常生活所需。

  此外,该村还根据物资供应情况和群众紧急需求,逐步开放部分百货超市和母婴生活馆等店铺,目前,可进行物资供应的市场、店铺共有7家。

  超百人“逆行”保障国之重器运行

  “用户实验的机时非常宝贵,一定要想方设法保障大装置的运行。”受疫情影响,散裂中子源与大朗镇外交通也切断了联系。2月25日上午收到消息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研究部立即召开会议,研究应对措施。会议决定:用户需求迫切,大装置的运行不能停。

  于是,散裂中子源再次启动疫情应急管理方案,在贯彻落实防疫要求的同时,统筹协调人员调配、设施运行、用户实验开展、物资运送等工作,保障设施正常高效运转。

  中国散裂中子源是我国首台、全球第四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肩负着为国家重大需求及前沿基础研究提供研发平台支撑的重任。春节后刚启动的新一轮运行,用户申请课题数增加了30%左右。除特殊情况外,必须保持全天候24小时运行。

  因此,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的条件下,散裂中子源再次开启“内外联动”的工作模式:超过百位科研人员、物业管理人员选择作为“逆行者”进入园区,保障现场设备的运行;其他人员居家办公,线上开展工作。

  研究部副主任梁天骄主要负责对接用户实验、靶站谱仪运行等的统筹协调工作,他既是去年大朗“12·13”疫情时的“逆行者”,也是这次首批进入园区人员中的一位。“基于上次的经验,我们更有信心和决心能做到防疫和工作两手抓。目前大装置处于高效运转状态,对用户实验影响不大。”他说。

  研究部副主任王生也是本次“逆行者”中的一位,2月25日上午接到大朗封控的消息后,他紧急部署加速器运行维护值班人员,安排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开展,目前共有二十几位加速器科研人员在园区保证加速器24小时稳定、高效运行,为高水平的实验提供了保障。

  研究部党政办副主任刘忱介绍,当前,散裂中子源已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防疫应急管理体系,在市委、市政府、松山湖管委会及大朗镇政府,包括公安交警、装置所在地水平村等的支持下,搭建起涵盖保障园区内人员生活、装置运行必需实验样品运输的应急工作组。

  为保障安全,本次疫情暴发后,园区要求所有人员“只进不出”,统一入住客座公寓。居家办公人员通过线上系统实时监测设备情况,并采取视频会议等方式与园区内工作人员及用户实时讨论实验进程、分析实验结果、应对突发故障,保持紧密对接。

▲科研人员监测加速器运转情况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2月25日至3月3日,大朗镇内已连续开展7轮大规模核酸检测。为确保安全,政府部门每天均派出核酸采样队伍前往散裂中子源上门采样。

  阿婆唱“RAP”当起防疫宣传员

  “人多莫去凑热闹,出门记得戴口罩”“防疫期间尽量居家,少外出,不聚集”“疫情当前,人人有责,请广大市民主动配合群防群治”……近日,走在大朗镇美景中路,可以看到多辆防疫宣传车在马路上高频“巡游”,通过大喇叭、车厢三侧LED屏幕字幕提醒广大市民掌握科学防疫方法,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同时,路上多处栏杆悬挂着关于疫情防控的标语,引导居民增强个人防护意识、不信谣不传谣,消除社会恐慌心理。

  自本轮大朗疫情发生以来,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大朗镇利用各种媒介,创新开展防疫立体宣传,确保让群众听到、看到、学到防疫知识。除LED防疫宣传车、横幅标语外,“大声公”也重出江湖,喇叭声回荡在大朗镇大街小巷。

  “请大家戴好口罩,保持一点五米距离”“请提前打开葵花码”“请还没做核酸的马上去做核酸”……在大朗蔡边村,驻村队伍戴上手套、穿上隔离衣,不间断地走街串巷,使用普通话和粤语开展接地气的防疫政策知识宣传,挨家挨户提醒居民进行核酸检测。

  “疫情防控期间尽量居家,少外出、不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整洁”“与确诊病例有轨迹重合的要主动报告、主动接受隔离、全力配合治疗”在大朗镇管控区上空,无人机也传出阵阵“喊话”声。连日来,大朗镇工作人员利用无人机,实时督促群众自觉配合防疫工作。

  “我能明显感受到这次大朗的防疫宣传反应迅速且密度高,整体的疫情防控氛围提高了不少。”家住大朗镇松佛路的市民张小姐表示,疫情发生后,她每天都收到防疫相关的短信通知,并留意到防疫宣传车多次在家楼下经过,时不时就能听到马路上的“移动喇叭”在提醒市民科学防疫。

  除线下宣传外,大朗镇利用官方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等线上媒体平台,推出一系列精品宣传作品,让疫情防控知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齐心协力构筑疫情防控坚固防线。

  其中,大朗老奶奶“宣传员”用本地话唱“RAP”的防疫宣传视频《老大有嘢讲》再度火爆“出圈”。视频里,多位来自大朗的老奶奶、阿姨送上大朗话“RAP串烧”:“奥密克戎传染强,我同你讲要地惊(害怕)”“有人仲系(还是)唔(不)讲理,三五成群聚埋(成)堆”……

  据了解,去年年底大朗出现疫情后,大朗镇融媒体中心推出《老大有嘢讲》防疫小视频,并邀请了大朗中学老校长、《大朗方言拾趣》一书作者叶金镇创作打油诗。

  近期,大朗镇融媒体中心再度针对该镇最新疫情形势,于2月28日发布新一期《老大有嘢讲》(奥密克戎篇),相比去年发布响应更迅速及时,也让大家在观看老奶奶们活灵活现的快板朗诵表演时,潜移默化地了解到需要群众配合做好疫情防控的举措。



附件:

相关稿件
媒体报道
音频视频
文件
部门解读
图解类
新闻发布会
访谈
其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关键词:
 
相关新闻
主办单位: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东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 : 4419000098
备案号:粤ICP备19114884号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375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东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