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时间网10月12日讯 【编者按】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东莞毗邻深圳,凭“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承接着深圳的经济溢出。尤其是近年来,深圳企业布局东莞脚步加快,紧随产业而来的还有交通建设、人口腾挪、配套完善。东莞也从初期的被动承接产业落地,转为主动对接,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城市品质全面提升,与深圳实现协同发展。
今(10月12日)起,东莞日报推出“莞深‘连城诀’”系列报道,聚焦如何在交通领域加快两地融合、莞深产业合作有哪些亮点和挑战、莞深如何协同发展,敬请关注!
■穗深城际开通后,为莞深两地人员出行创造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对东莞企业招引汇聚人才并发展壮大是一大利好
每天清晨,当3岁的孩子还在睡梦中时,家住深圳龙华的阿晖已洗漱好,准备出门前往位于东莞松山湖的办公室。他期盼莞深两地的道路交通更顺畅,让跟他一样奔波两地的人们花更少的时间、更少的钱就能上下班。
与阿晖相比,从公司出发走路三五分钟就能抵达一座城际轨道站点的张宇,更能感受到莞深两地交通融合所带来的巨大利好。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版图上,东莞占据了一个极好的地理位置——与经济特区深圳做邻居,多个镇区与深圳接壤,拥有大湾区中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
令人欣喜的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将迸发出更强的活力和辐射力,东莞必然将牢牢抓住这个重大历史机遇,大力推进两地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的互联互通,以交通一体化促进两地经济、社会同城化,以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实现产业、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共享,实现共同发展。
轨道交通规划对接、再添高速公路新通道、跨市公交线路多起来……莞深两地交通融合利好频传,也为生活在两地的人们提供了更高品质的交通网络。不难看出,两地正加快构建莞深交通新格局。
关键词 轨道交通
穗深城际开通后助企业提升人才吸引力
2019年12月15日,备受关注的穗深城际开通运营,一下子将东莞区域内的城际轨道站点数量增加10个,更缩短了东莞与深圳机场之间的通勤时间。东莞市民从虎门北乘坐城轨,最快只需要22分钟就可以抵达深圳机场站;即便从水乡片出发,搭乘城轨也只需要40分钟就可以抵达深圳机场。
穗深城际通车以来,东莞市海新金属科技公司副总经理张宇已真切感受到这条城际铁路给公司员工和客户带来的交通便利。张宇所在的企业位于洪梅,紧挨着穗深城际洪梅站。高楼层的员工们打开窗户,就能见到洪梅站里人来人往,列车穿梭。
以前客户从深圳机场来企业要1个多小时,现在坐城际铁路,40多分钟就能到,还不用担心塞车、开车疲劳的问题,出了洪梅站,再走几分钟、过个马路就能到企业;员工往来深圳、东莞两地也可在穗深城际和深圳地铁中无缝接驳,更加便利。
随着周边交通便利度的改善,大大提升了企业招引人才的吸引力。张宇直言,穗深城际开通后,为莞深两地人员出行创造了实实在在的便利,更多人愿意来东莞工作和生活,这对于企业招引汇聚人才并发展壮大着实是一大利好。
未来,东莞地铁1号线也将在东莞西站与穗深城际接驳换乘,国铁、城际、地铁交织成网,通达更顺畅,像海新这样临近城际铁路站点的企业,在人才招引上也将赢得更大的区位优势,享受更多莞深融合的外溢红利。
建成深莞一体化国家综合交通枢纽
莞深融合,交通建设先行。东莞意欲与深圳乃至在大湾区中构建“1小时交通圈”,离不开方便快捷的轨道交通。
今后3年,东莞在轨道交通上的投入可谓大手笔——今年年初,由东莞市人民政府发布的《东莞市交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东莞将构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铁路网络,加快编制《东莞地区铁路枢纽总图规划》,2022年底前,东莞各类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达300公里以上。
《白皮书》还透露了一个“深莞一体化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积极建设东莞地区铁路枢纽,建成深莞一体化国家综合交通枢纽。构建一个主次分明、契合组团型城市空间结构的“二主六辅”综合交通枢纽布局,促进东莞由铁路通道型向枢纽型转变。优先建设具有始发功能、靠近中心城区的高铁枢纽。
《白皮书》中提到的“二主六辅”综合交通枢纽当中的“二主”即中心区始发高铁站、东莞东站;六辅即虎门高铁站、东莞站、东莞西站、东莞南站、滨海湾站、松山湖站。
这个中心区始发高铁站,即备受关注的广深第二高铁站点。目前这条线路仍在规划阶段,是一条强化广深港主轴高速通道功能的高铁线路。
作为深莞一体化国家综合交通枢纽重要站点之一,广深第二高铁在东莞中心城区设置的高铁站同样也是一个枢纽站。且不论这个高铁站对市区交通便利性能带来怎样的品质提升,仅仅是“始发主站”这一功能就能让东莞人更加顺畅地通达内陆城市,而不用再去广州南、深圳北换乘;有更多列车从东莞发出,票源更充足。
除此之外,已于2017年开工的赣深客专东莞段计划于2021年建成开通。这条穿越谢岗、清溪、樟木头、黄江、塘厦5镇,并在塘厦设站的高铁线路将一路向南直达深圳光明城和深圳北。
而另一条在东莞虎门站落子的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则力争在年内动工。这是一条东起深圳北站,途经东莞、广州、中山、江门、阳江,终于茂名的国家沿海交通运输大动脉。
未来东莞多条地铁直达深圳
如果说国铁是轨道交通中的大动脉,那么地铁线路则是莞深两地轨道版图中更为细密的交通线网。
在今年年初举行的“市政府一号文”暨品质交通与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新闻发布会上,东莞交通部门就透露了东莞与深圳地铁线路之间的密切联系:东莞1号线三期对接深圳6号线支线,东莞1号线支线对接深圳22号线,东莞2号线三期对接深圳20号线,东莞3号线支线对接深圳11号线,东莞5号线对接深圳13号线,深圳10号线延伸至东莞。
其中,东莞1号线三期、2号线三期、3号线支线已纳入我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调整并上报省发展改革委审查;深圳6号线支线已开工建设,其余对接线路需在两市下一轮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中进行研究。这意味着,未来东莞有多条地铁可直达深圳。
关键词 高速公路
两地通勤车主期盼“路多费降”
广深高速、广深沿江高速、莞深高速、龙大高速、深圳外环高速……东莞与深圳之间已经有多条高速公路通车或计划通车,实现莞深两地1小时生活圈。
在过去4年时间里,在松山湖一家高新企业上班的阿晖,一直坚持着松山湖—龙华两点一线的奔波劳碌,几乎天天都要坐班车或自驾往返于莞深两地。早上天不亮就要出发,一旦加班深夜10点才能到家,每天在路途上花费的时间长达两三个小时,跟家人相聚的时间少得可怜。
“如果不塞车,1个小时就能到。”只要不塞车,阿晖还是可以接受两地之间的交通过程,毕竟无论是公司还是家,都离高速口并不远。
作为一个时常在莞深两地驾车通勤的人来说,阿晖十分期盼他所工作和生活的这两座城市能开通更多高速公路、快速路,缩短家与单位之间的通勤时间。
“加快两地交通融合,高速费能不能降降?”阿晖算了一笔账,单程他从松山湖到龙华,要16元,一年跑下来仅高速费都要七八千元了,这还没算加油、车辆损耗等费用。虽说龙大高速深圳段免费了,几乎不用给高速费,但车流量却比莞深高速大得多,也经常会塞车。
最近,阿晖在松山湖新买的房子就快要装修好了,不久之后他和家人就要搬到松山湖来生活,从而结束长达4年的两地奔波。“松山湖的环境很好,教育也不错,再过两年,孩子就该上小学了,早点搬过来。”
即便如此,阿晖依然期盼莞深之间免费或降费的高速越来越多。他说,这样不仅能惠及众多仍无法团聚的两地通勤车主,也能加快莞深两地的一体化进程,开通更多四通八达的地铁、城轨,实现交通融合、经济融合、产业融合。
深圳外环高速公路东莞段计划年内开通
今年9月18日凌晨,当阿晖还在睡梦中,深外环高速东莞段跨广深铁路桥正在进行一次令人惊叹的转体合龙,从而顺利清除了这一项目的“卡脖子”节点。
深圳外环高速公路起于深圳宝安区沙井街道,接广深沿江高速公路,终于大鹏新区葵涌街道,路线全长93.2公里,按双向六车道规划建设,设计时速100公里。其中,东莞段途经塘厦镇、凤岗镇、清溪镇,终于深圳市龙岗区五联社区,全长17.05公里,共设三个枢纽互通和三个落地互通。
深圳外环高速公路东莞段(除黄洞互通和清林互通D匝道)计划今年年底建成通车,届时将极大改善东莞东南部的交通品质,加强东莞、深圳两市中心区的交通联系,对于优化区域投资环境,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组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对于阿晖来说,由松山湖环湖路至中子源路的松山湖科学城至光明科学城通道(东莞段)首期工程对他的影响更大。因为,这是一条可以将松山湖、环莞快速沿线各镇与深圳串联起来的道路。虽然只有1.86公里,但却能有效缓解这一片区的交通拥堵,并增强松山湖片区对外联通能力。
关键词 跨市公交
1小时都市圈助莞承接产业和人才
1小时的路程,您能走到哪里?东莞到深圳,路费要多少?
1小时可实现莞深两地的跨区通勤!东莞到深圳,最便宜的路费只要2元!
今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布消息称,东莞进入深圳都市圈,两地交流进一步密切,水乳交融实现更多互补。作为制造业强市,随着都市圈内交通建设的进一步完善,东莞无疑将在深莞协同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承接更多深圳的产业与人才。
桥头镇作为环保包装专业镇,已经成为包装行业的重点聚集区。2017年,力嘉环保包装创新中心落户桥头,携手当地环保包装企业,一起打造桥头“环保包装特色小镇”。力嘉于1970年创办于香港,1986年到深圳设厂,50年来一直深耕包装印刷领域。2017年,力嘉看准东莞产业发展优势,将生产线迁至东莞桥头,开启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可是对于力嘉的员工来说,工作多年,扎根在了力嘉也落户在了深圳,企业迁址自己将何去何从?“考虑到多数员工落户在深圳,2017年搬过来时公司就租了大巴,安排班车接送员工往返莞深。”力嘉员工黄小姐介绍,许多技术人才在公司工作了许多年,既是方便员工也是为了不让人才流失。就这样,200多名员工开启了每日往返莞深的通勤日常。
实际上,莞深跨区通勤已经是很多公司员工的日常了。或是坐公司安排的大巴,或是自己开车,又或者花几元坐公交。东莞到深圳的跨市公交一直在增加,票价均为一票制,进一步打通了两地的交通“血脉”,激活了区域协同发展的生命力。
两个城市之间距离逐渐拉近,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也推动两个城市之间的联动发展,对产业流向、人口流向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松山湖为例,华为、大成精密、大疆等大批深圳企业入驻。东莞在深莞协同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承接了更多深圳的产业与人才。
莞深两地已开通多条跨市公交
2020年9月7日,东莞又新增一条莞深两地跨市公交线路——由松山湖车站至深圳松罗路场站的莞312路。对于在松山湖上班的人们来说,这条直达深圳地铁6号线松岗公园站的跨市公交线路开通后,方便多了。这条线路途经中小科技创业园、华为、青竹园、华为C区、华为D区、天安云谷、松湖烟雨、宏川集团、松山湖管委会等站,并在深圳停靠集信名城幼儿园站,在这里乘客可以换成深圳地铁6号线。
这么方便,票价还很“美丽”,全程只需3元。
记者从东莞巴士了解到,目前该公司已在莞深两地开通了莞312路、莞216路、莞241路、莞285路、莞747路、莞782路、莞786路等多条跨市线路,覆盖虎门高铁站、长安、黄江等区域。
【专家观点】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姚华松:
建议开展莞深交通一体化发展专项规划
莞深经济生活联系素来紧密,产业跨市联动十分密切。姚华松认为,目前莞深之间交通连接状况依然存在短板。比如从东莞的凤岗到深圳的龙岗,因为路况一般,往来两地的公交车车程通常是一个小时。
东莞如何在交通领域加快两地对接?姚华松建议,应对莞深两地的“两栖”通勤人口和跨市产业发展进行广泛调查,尤其是交通需求调查,在此基础上开展莞深交通一体化发展的专项规划。东莞应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与深圳市政府和交通、发改等部门展开密切沟通与合作,构筑除公路等常规交通方式之外的以高铁、城际、地铁、高速公路等为代表的全方位立体大交通网络,从而加速莞深两市的快速互联互通,最终导向同城化。向国家尤其广东省层面,积极提出构筑高质量交通联系网络的提案,争取来自上层的交通发展政策支持。
此外,他建议目前重点加快推进深大城际、穗深城际延伸段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深圳10号线东延至东莞凤岗,深圳11号线北延至东莞长安,深圳22号线北延至东莞塘厦。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