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梅镇概况
洪梅镇位于东莞市水乡功能区核心区,面积33.2平方千米,下辖9个村和1个社区,常住人口8.21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77万人。近年来,先后获得广东省卫生镇、国家卫生镇、广东省花灯之乡、中国花灯之乡、东莞市文明镇、广东省生态镇、广东省森林小镇、广东省教育强镇等荣誉称号。
区位优势明显。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地区,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也是东莞市西北部水乡新城核心区。“双轻轨站”凸显区位势能,穗深城际轨道的沿线站点东莞西站及洪梅站相继开通运营,设在洪梅北部的东莞西站,通达广州新塘只需15分钟,到深圳机场只要40分钟,设在洪梅南部的洪梅站,高峰小时客流量可达2346人,是城际轨道交通干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镇内主干道与广深高速、沿江高速相连接,周边布局有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等重量级地区和主要机场群、港口群,镇内河网纵横,部分水域具备5千吨海轮的通航能力,有效构建了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发展势头强劲。牢牢把握“三区”叠加和市直管镇体制改革重大历史机遇,推动产业结构日趋优化,转型升级成效明显,2021年洪梅镇地区生产总值达115.28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全市排名第十、领跑水乡功能区;规上工业总产值298.01亿元,同比增长4.6%;规上工业增加值70.29亿元,同比增长6.1%;全镇固定资产投资36.82亿元,同比增长113.5%,增速全市排名第一。创新建立区镇联动招商机制,成功招引华盛控自动化、青商联盟、河西新一代信息港等9个优质项目,华技达、慈能等一批项目动工建设,投产重大制造业项目数排名全市第二。现有市重大项目45个,总投资额约222亿元,项目数量、增补数量和投资总量同比均增长100%,再创新高。2021年我镇市重大建设项目实际完成投资数21.5亿元,同比增长44%,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51.9%,完成比例全市排名第三。
空间拓展有力。勇当市直管镇体制改革先锋,以高效的土地整备和连片改造有效破解土地资源瓶颈。紧扣“政府主导、连片开发、单元平衡、属地负责”的原则,分类实施东莞西站洪梅单元、梅沙单元、夏汇(黎洲角)单元3大单元近6600亩的土地整备工作,已完成土地移交3800余亩,用不足一年时间推动房屋权属申报和测绘完成率超八成、私宅签约率超七成,回迁样板房及展厅已建成开放,并正以全市最高标准加速建设首期回迁房。率先践行“工改商居”反哺“工改工”的工作机制,有力实施近3500亩的河西连片“工改工”示范片区项目,创新提出“肥瘦搭配”“骨肉相连”的工作方式,推动村集体、企业主动参与城市更新的活力迸发。
城市品质优良。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环境更加舒适宜居,群众生活更加便捷美好。仅用半年时间推动洪梅市民中心建成使用,成功建立全市首个“前台综合受理+后台集中审批”一体化平台。高品质布局“三路两桥”等外联性交通脉络和洪梅大道改造、沿江高速连接线等镇内部道路,有序推进综合交通建设。推进洪梅中学参与集团化办学,引进翰林高级中学等品牌学校,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高标准实施洪梅医院医养结合项目,引进柏康园医养结合护理项目,逐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推进“人车分流”,广场南侧、洪梅站前绿地公园等4个停车场投入使用。开发应用“文明洪梅”智慧上报系统,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架构基本形成。
文旅资源丰富。洪梅在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造了东莞党史的“五个第一”,拥有莫萃华故居、党史陈列馆等红色资源,具备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现正结合红色资源谋划建设洪梅镇基层公共服务中心,建成后将集党群服务、党史展览、党建办公等功能于一体,能有效带动周边商业发展和民宿建设。拥有得天独厚的优美岭南水乡特色资源禀赋,积极推进滨水岸线整治提升,“一河两岸”四大公园、高标准千亩农田、水乡特色示范村庄等项目建设,已启动的松湖优谷渔业文旅综合体产业园加快发展,已建成的丰润农场被评为“广东省示范家庭农场”,致力打造有效汇集人气商气的水乡旅游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