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无障碍版
  • 关怀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街镇 > 中国东莞黄江镇栏目 > 走进黄江 > 行政区划
分享到:
刁朗社区
  • 2024-04-17
  • 来源: 本网
  • 发布机构:东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字体:    


刁朗村位于黄江镇北部,北临常平镇九江水村,东与樟木头镇为邻,南与社贝村按壤,西与常平镇荔枝园村相连。刁朗村总体呈长方形分布,东西宽约2公里,南北长约1公里,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占全镇总面积约4%。刁朗由新围、旧围、林屋围三个自然村组成,其中刁朗新围村于清乾隆年间立村,最早由欧民从顺德陈村迁入,至今已250余年;刁朗旧围村由杨姓于清咸丰年间立村,至今有170余年的历史;林屋围村由林氏于清咸丰年间迁此立村,至今有近150年的历史。刁朗之名来历,据传欧民刚到飞鹅岭时,抬头看到飞鹅岭像一只大雕在天空盘旋,刚好天空清朗,于是便将村名称为刁朗。

随后杨氏、林氏相继迁人。至2022年,全村共有户籍人口977人,其中欧姓人数最多,其次是杨、林、罗、黄、李、陈、张、叶等。新中国成立初期至1957年属鸡田乡管辖,195810月,属大朗人民公社田美生产大队管辖。198012月,从田美生产大析出,独立设置刁朗生产大队。198310月,刁朗生产大队改设为刁朗乡人民政府,属黄江区管辖。 198611月改为刁朗管理区,19994月改称为刁朗村民委员会。200512月属田美社区。2000年成立刁朗党支部,历届书记有杨敏波、林伟波、杨德良、杨荏来,2017年换届至今由林荏筹担任党支部书记,由欧沃全、欧远良担任支部委员。至2022年支部共有正式党员36人,预备党员1人,其中男性26人,女性10人,年龄50岁以上党员14人。

新中国成立前,刁朗经济以农业为主。改革开放后,刁朗生产力水平不断发展提高。1985年,粮食作物平均亩产400公斤。90年代,随生产结构的调整和工商业迅猛发展,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农业产值比重逐年下降,2012年,农业总产值为15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有糖察1个,于每年秋季开榨两个月时间,主要为村民自用。另外,还有部分村民利用农闲时间打柴到常平卖,以帮补家计,然后换回生活用品。新中国成立初期,家庭手工业有竹器、木器等行业。1958年,大炼钢铁期间,村建小炼钢炉1个。1969年,村办糖厂1间,有机器2台,为村最早创办的集体工业。到1973年,刁朗生产大队工业产值为15万元。1980年后,刁朗村引进二家三来一补企业刁朗毛织厂、刁朗滕厂。到2012年,刁朗村共有工业企业26个,其中外资企业8个,私营及个体工业18个,年工业总产值3亿元。至2022年刁朗村全部企业及个体户955个,其中四上企业31个,工业企业255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个,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653万元,其中民营投资(私营个体)2653万元。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刁朗商业经营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村先后投资建起农贸市场。随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3年,刁朗生产大队经济总收人18万元,人均收人200元。1987,村集体收入上升到40万元,人均收人300元。2013,村集体经济收入769万元,每股分红1000元。至2023年,村集体经济总资产1.7个亿,总收入1280万元,每股分红6800元。民国期间,刁朗有私塾2间,励新小学1间。1957年,与社贝村合办鸡田小学。70年代开始自办小学。90年代再同社贝合办一所教学设施完善的康湖小学。2009年投资100万元建成文化广场一处,设有篮球场2个、羽毛球场、健身游乐场等。另外,刁朗村还有约建于清咸丰年间的洪圣庙1所。

2023年以来着力开展美丽宜居村建设工作,申报建设刁朗村史馆多功能文化综合楼、村道路升级百千万工程重点项目;推动深圳市立洋光电子、东莞市正扬电子机械重点产业项目尽快落地投产。接下来将继续完善村内垃圾分类投放,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通过垃圾清理、道路硬底化等,实现生态宜居、品质乡村,提升居民幸福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东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 : 4419000098
备案号:粤ICP备19114884号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375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