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莞城街道有这么一条小巷,全长112米,却是藏龙卧虎之地。这里曾有很多名人居住,也是共青团东莞地方执行委员会机关遗址,它就是——横巷梓。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莞邑风采文化保育服务志愿队负责人、莞城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祁凯俊的步伐,探访这条“不起眼”的小巷。
在莞城县正路东面,有一条横街,那就是横巷梓,横巷梓周边还有横巷梓一巷、横巷梓二巷。据祁凯俊介绍,这是他从小生活的地方。
“这里原有一个水龙头,每天下午都有一位老婆婆坐在这里卖水。当时普通人家是没有自来水的,水价好像是一分一桶。洗衣服、洗澡用的是井水,做饭才用自来水。”祁凯俊指着路边一口被封住的井回忆说。 沿着横巷梓继续往前走,便看到一座漂亮的欧式风格房子。据了解,这是民国时期马球建造的。马球以咸鱼栏起家,他的孙子马汉民曾担任东莞中学的副校长。 共青团东莞地方执行委员会机关遗址 (简复珍供图) 继续前行不远,便来到横巷梓11号(现门牌为13号),这里原是简氏祖屋,约建于清道光年间。抗战时期,这里曾是共青团东莞地方执行委员会机关。 过去会议地方(简复珍供图) 据资料记载,1926年4月12日,共青团东莞各地代表大会召开,成立共青团东莞地方执行委员会,机关就设在横巷梓11号(现门牌为13号),团地委下辖莞城工会、大迳石马、东莞中学、太平、石龙5个支部。共青团东莞地委成立后,在中共东莞组织的领导下,利用国共合作的有利形势,积极开展青年运动,使东莞的青年运动进入了新的阶段。 走到横巷梓巷尾,一座民国风格的大宅出现在眼前。祁凯俊说,这里便是“将军邸”。“这老宅保留着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再加上老街坊细牛叔曾说过这位将军姓黄,所以推断这里可能是黄侠毅的旧居,不过事实是否如此,还有待进一步查证。” 黄侠毅何人也?据记载,黄侠毅,原名焰辉,号燮侯,东莞石龙黄家山人,毕业于东莞师范学堂,曾在莞城创办《东莞旬刊》,后在莞城开办“振武神社”,筹办“醒天梦新剧社”,传输革命思想,鼓舞同胞振兴民族精神。辛亥革命期间,黄侠毅曾三次参与起义,为光复广州作出突出贡献,并于民国成立后被委任为东莞县县长。抗战爆发后,黄侠毅在韶关被日机空袭炸死,时年58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