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街镇 > 中国东莞莞城街道栏目 > 专题 > 热点专题
“刀客”刘毅
  • 2014-08-17 21:14
  • 来源: 中国东莞莞城街道栏目
  • 【字体:    打印
  • 分享到:

“刀客”刘毅


 

                             文/陈建明

  刘毅来自浙江湖州,此地自古文风浓郁,钟灵毓秀。刘毅自小深受浙江画派影响,和吴门画家夏仲清、李卫民颇有渊源。张毅的画作秉承了江浙画派扎实的绘画功底,酷爱梅兰竹菊,尤喜竹、兰,观之画作,显清瘦风骨,颇有禅味。其实刘毅还有一绝,那就是罗汉碑刻。刘毅常言:佛性度人,佛心度世。观其碑刻,充满佛性。

【名家档案】

  刘毅,字金刚,号九曲布衣,正觉居士,自在山人。江南文人书画院院长、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墨艺术研究员、浙江湖州市美协会员。因为碑刻艺术成就突出,曾获得“中国百家民间艺人”称号,录入《百集大型纪录片》。

 

佛法渊源

  少时刘毅,每次路过家乡莲花庄,总爱抚摸那些石碑,因为在这里展示有赵孟頫、吴昌硕等大师的碑林,令他痴迷。做一名碑刻艺术家,已经是这位少年人生最大的追求,这种渴望伴随他二十多年的游历漂泊,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名山大川。在苏州,刘毅有幸结识金石名家张寒月,从此走上书画的碑刻道路。二十出头,尽管有些功底,但还是从《芥子园画谱》学起,旁及唐楷、汉隶,从临摹中取长补短,穷理究法。在刘毅看来,碑刻文化在中国得到了充分的孕育和发展,并推向了登峰造极之高度。碑刻升华了物质,把人们对自然记录产生的历史美感带进了永恒的境界。碑刻艺术几乎涵括了整个中国书画史,展示了中国艺术的衍变。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次偶然的机缘,刘毅成为了禅宗泰斗深圳弘法寺本焕禅师的在家弟子,栖身寺庙,数米而炊,拌素而食,通过碑刻悟道。另一位禅师本空曾对刘毅说:“刻碑时要神情专注、虔诚,要把全部的祈愿都放进碑刻作品中去,才能刻出那份禅境。”刘毅回忆说:“在寺庙期间的生活,其实禅师是在用这种方式让自己面壁思过与修行。”几年的禅院生活,他最终淡然地完成了本焕禅师所抄写的“血经”“四部经文”,以及著名画僧本空出资为中国佛教协会藏品宋代高僧贯休传世之作《十六罗汉》镌刻于碑。刘毅在碑刻中体验着刀工、石味间笔墨神韵。在寺院中苦行僧般的镌刻中,他终于悟道了碑刻艺术的真谛——佛心度世。

 

碑刻鉴赏

  宋代高僧贯休《十六罗汉》作品脱俗超群,其造型有着庞眉大目,朵颐隆鼻的特征,形象富有艺术夸张。刘毅在雕刻过程中能在原石上“刻”意并不显见,刀痕已隐于点画之内,唯见细腻圆润之书意,几可将极细微之处笔意一一传达,体现出作品静穆秀逸,古意盎然。《鲁迅书法集》曰:惟汉人石刻深沉雄大,让人线画流动如生。90年代初,刘毅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苏州灵岩山寺方丈明学邀请,为该寺碑刻《阿弥陀佛四十八原文》;1997年为香港佛教界刻《金刚经》浮雕佛像;1998年为著名画家亚明和卢申峰镌刻作品《山水》《花卉》;2009年为香港佛教居士林碑刻近代高僧弘一法师绘《罗汉图》。多年来,刘毅凭着刀“刻”行走天下,其作品受到国内众多博物馆、寺院、碑林等藏家青睐。

  有人说,刘毅在碑刻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是他与上天之间的默契达成的,是一个少年梦想的实现,他的创作融入了他几十年来所积累的思考与对佛法的顿悟。对于他过往颠来倒去的人生之路,在寺院的顿悟之后,化为了碑刻艺术的清明澄澈。欣赏刘毅的碑刻,除了石线刻画能出入秦碑汉简,熔铸古今,又因为他涉猎中国文人画,并把佛家思想的精髓与中国本土文化精神渗透其中,因此在书画碑刻上,不为一家禁锢。从刘毅的作品看,行刀自然,富于变化,体现了“以刀代笔”的艺术理念,同时透着一丝丝禅机,佛缘。

  刘毅和可园博物馆结缘,并在可园一隅设——“正觉草堂”艺术工作室,皆因刘毅和可园主人张敬修都为爱兰之人,并且创作了大量的兰花绘画作品。刘毅有一个心愿,就是用碑刻的形式将张敬修的全部兰花作品表现出来。至于有无可能,但愿佛度有缘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国东莞莞城街道栏目_中国东莞莞城街道栏目 中国东莞莞城街道栏目_中国东莞莞城街道栏目
版权所有: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东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 : 4419000098
备案号:粤ICP备19114884号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375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