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头”竟成亲家?杨宝霖讲清末民初东莞名人亲友圈
10月13日,由东莞著名文史学者杨宝霖主讲的专题系列讲座“清末民初东莞名人亲友圈”第二期在莞城图书馆开讲。继上期讲邓蓉镜、容鹤龄等名人后,杨宝霖本期讲陈伯陶、张其淦、叶觉迈等东莞名人之间的关系。
杨宝霖介绍,陈伯陶的父亲陈铭珪是东莞凤涌人,曾在莞城居家授徒,从学者百馀人,邑人何息深、徐夔飏、张其淦皆出其门。清末民初,社会正处于变革时期,对于国家的未来,以“清朝遗老”自居的陈伯陶与秉持求变革新观点的“康梁”弟子叶觉迈,在政治理念方面,有着不同的观点,可称得上“死对头”。但是,叶觉迈竟为陈伯陶编纂的《东莞县志》撰写题记,他们更成为了儿女亲家。
“对头”为何会成为亲家?杨宝霖认为,清朝时期,陈伯陶官职高,对清朝有着深厚的感情,而叶觉迈属于维新派,对旧制度有着求变的心理,因此两人存在敌对关系。但是清灭后,两人之间不存在利益关系,两人的关系也有了好转。陈伯陶的第七个儿子娶了叶觉迈的长女,而叶觉迈也为陈伯陶编纂的《东莞县志》撰写题记。
此外,杨宝霖还讲了李仕材、西门杨氏、徐夔飏、方启华等人之间文化交往、姻亲关系等。
莞城宣传报道组 香雅怡 曾浩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