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既是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关键举措,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高埗充分发掘和利用资源优势,通过镇村统筹联合开发土地物业资源、共享增值部分、共同推进城市更新项目、拆旧建新等方式,不断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进一步增强村集体的“造血”功能,实现强村富民。
空间是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如何让有限的土地开出更多的“花”?高埗镇“三个聚焦”有效盘活利用闲置低效土地资源,赋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筑牢“百千万工程”最基层单元。
聚焦自主更新赋能 持续做强产业园区“底盘”
低涌第二工业区“工改工”项目建设中
低涌第二工业区“工改工”项目现场,运输车辆穿梭忙碌,大型塔吊挥舞巨臂,大型机械设备隆隆作响,工人们正在各个单体建筑中有序工作,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向前推进,一栋栋主体建筑拔地而起。蓝天白云下,一座现代化科技新城雏形渐显。
时间拨回到一年半前,这里还都是90年代建设的旧厂房,原建筑面积约9.2万平方米,容积率只有1.0左右,建筑形态落后、资源配置碎片化、产出效益低下,难以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项目改造前
低涌村积极融入高埗镇现代化产业园区建设,主动争取将131亩“工改工”项目纳入产业园区的首期项目,通过采用单一主体挂牌招商模式实施改造,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实现村级“工改工”项目零的突破,探索出了“政府把总控、当‘店小二’,村集体等业主‘自己掏腰包,自己当甲方’”的“自主更新”新模式,让“旧改”告别传统的政府兜底模式,变为由业主筹资、自拆自建自改。
低涌第二工业区“工改工”项目效果图
作为高埗镇现代化产业园区的首开项目,低涌第二工业区“工改工”项目总投资约13亿元,改造后总建筑面积将提升至35万平方米,村组年收益增加110%以上。
这一新模式既有效减少政府征地拆迁、资金投入等多重困难,也有利调动业主参与拆旧建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助于推进园区迭代升级,为高埗现代化产业园区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据预测,通过业主“自主拆旧建新”这一模式,城市更新项目开发建设周期大大缩短50%以上,村集体收益空档期也相应缩减一半以上。
聚焦盘活土地资源 探索镇村合作开发新模式
高宝智能制造项目效果图
宝莲村是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不适宜采用类似低涌村“自主更新”的模式。高埗调整思路,因地制宜探索多样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途径,充分发挥镇属企业助力作用,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支持、金融联动等举措,探索镇属企业平台与村集体“合资+合作”联建联动新模式,由镇属企业东莞市高宝物业开发有限公司与宝莲村共同开发该村约22亩工业用地,打造高宝智能制造项目,在有效地释放土地效能,大大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的同时,让镇村两级取得土地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聚焦升级转型赋能 创新村企共富共赢模式
护安围村地块
村企共建连两头,双向奔“富”谋发展。高埗镇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通过村企合作对土地二次开发,创新村企共富共赢模式。
在护安围村,有一个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的低效地块。为提高地块利用效益,镇属企业东莞市高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主动与护安围村沟通,寻求共同开发,将在保障村集体收益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土地价值,为引入优质项目夯实硬件基础。
航拍高埗
在奏响“百千万工程”奋进曲的音律中,高埗镇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唤醒农村“沉睡的资源”。截至2024年10月底,村组两级总资产28.7亿元,增长4%;村组两级经营总收入3.1亿元,增长2.2%,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一池春水”,蹄疾步稳推进“百千万工程”不断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