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中国东莞高埗镇栏目”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放弃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街镇 > 中国东莞高埗镇栏目 > 要闻 > 图片新闻
【党史学习教育】高埗:听老党员讲当年的故事,感悟历久弥坚的初心
  • 2021-05-27 19:57
  • 来源:本网
  • 【字体:   

 1.jpg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党的百年华诞脚步逐近,5月26日,高埗镇举行“听老党员讲当年的故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系列宣讲活动,邀请镇党员志愿宣讲团成员袁仲庆与熊任宁讲述那一段段艰苦卓绝却屡铸辉煌的峥嵘岁月。镇委书记郭荣新,镇委副书记、镇长邓炳华等镇领导共同聆听过去的故事,感悟历久弥坚的初心。


2.jpg


8.gif

5.jpg

  “1944年 ,东江纵队第一支队三龙大队进驻低涌村,给深受日军、土匪压迫的村民带来了希望。”85岁老党员熊任宁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


3.jpg

85岁老党员熊任宁讲述那段军民一心抗敌故事


  作为水乡抗日游击队儿童团的一员,时年8岁的熊任宁见证了东江纵队和低涌村群众共同抗敌的辉煌历史。“东江纵队第一支队三龙大队进驻低涌村后,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持,我们军民一心抗敌,扫荡土匪、伪军和日军,取得多次战斗胜利。”


  游击队带领着水乡军民,先是粉碎刘发如匪部的袭击,击退日军,后又攻克冼沙生擒土匪李女,保卫低涌、解放高埗,极大地打击了敌人的士气,激励和鼓舞水乡军民取得抗战胜利的信心和决心,为水乡抗战斗争史谱写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故事。


  “嘿啊嘿,我们军民又合作,你在前面打, 我在后面帮,抬伤兵送茶饭,我们都是英雄好汉,人人表现真勇敢,个个表现真勇敢。”每每讲到动情处,熊任宁老人便高唱东江纵队在驻军营地时唱过的战歌,伴随着脍炙人口的歌曲,人群里响起阵阵掌声。这段感人至深的军民佳话,在熊任宁老人的深情讲述下,又“活”了起来。

8.gif

6.png

  作为全国第一座征收过桥费的地方公路桥梁,高埗大桥(旧址)首创了“农民集资建桥,过桥收费还贷”模式。这种创新做法极大地促进了高埗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不断为人称道。


  高埗大桥何时修建?修建时遭遇了哪些坎坷?高埗人民又如何迎难而上?宣讲活动中,原高埗公社党委书记袁仲庆再揭高埗大桥(旧址)历史面纱。


4.jpg

袁仲庆重揭高埗大桥(旧址)历史面纱


  1977年,袁仲庆老人来到高埗,任职高埗公社党委书记。他了解到高埗因交通不便与外部隔绝,制约其发展,高埗人民也渴望一座桥来连接外面的世界。1980年,高埗公社领导与群众集思广益,破天荒地提出农民自己集资建桥的想法。


  资金凑齐后,东江水深不见底,如何修建大桥成为新难题。面对一个接一个的难题,高埗人民迎难而上,每一位群众都把热情投入到大桥的建设施工的一沙一石之中,出资又出力,闯过重重难关。终于在1984年1月27日,高埗大桥正式建成通车。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从此,高埗人打通了连接外界的发展命脉。


  如何偿还农民集资款和银行贷款?高埗人又大胆提出一个全新举措:过桥收费还贷!当时,全国并没有过桥收费的先例,高埗人却用一个“敢”字迈出了第一步。


  “高埗人凭着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闯劲儿,开创‘农民集资建桥,过桥收费还贷’历史先河,这种创新做法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正是因为党的正确领导与群众的大力支持,高埗才能取得如此非凡的成就。”回首种种,袁仲庆老人依然认为“这是个有益的创举”。


  讲述完“高埗大桥”的故事,袁仲庆老人还讲述了另一个鲜为人知的高埗改革开放成就——全国第一座农民集资的镇办自来水厂的建设史。


  随着高埗镇党史学习教育党员志愿宣讲团于5月11日成立,16位宣讲团成员也将分赴农村、企业、学校,到各战线各行业中开展宣讲活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东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 : 4419000098
备案号:粤ICP备19114884号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375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