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身节又称遇仙节,翻身节,是东坑镇的汉族民俗和民间宗教节日,起源于明末清初。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就是卖身节,这个节日目前已经成为东莞市地方的一个特色文化节日了。
传说:“卖身节”又叫“遇仙节”
卖身节作为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传说神仙降临要视察百姓、考察民情并顺道救苦救难,大行善事,所以人们往往在农历二月初二聚集在广场上,展现自己,让神仙更真切地观察到世间真善美从而“问诊下药”,久而久之成了一个节日,被命名为“卖身节”,又被人们称为“遇仙节”,后又名为“翻身节”,再后来人们竞相在街上泼水射水作乐,又和“泼水节”合二为一,从此在广东东莞延续了几百年的“卖身节”成了当地独特的文化遗产,并成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民众的喜爱。
美丽的传说和历史足以说明,东坑之所以形成“二月初二”这个奇特的节日,是因为东坑有着“农耕年代”的辉煌。
传说,“卖身节”是出自东坑塘唇村,有一姓卢的大户,赶着清明节之前开耕种田,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在塘唇村前,贴出雇请农耕长工启事。自此之后,形成习惯,没有田地的青壮年都在“二月初二”这天,坐在塘唇村前的围篱上,头戴斗笠、身披粗布巾,以示“卖身”,出卖劳力,等待财主雇请。有田地的财主,就在这天,到塘唇村前,挑选“卖身”的青壮年、放牛仔,一雇就是一年,这就叫“卖身”。
接着,这块人才辈出的宝地于是传出了很多“遇仙记”:传说这天有天上仙人下凡,到东坑观看“卖身”并行善事,普救众生。比如:《曲磨臂》、《直鱼钩》、《金色的锄头》、《“东仔”故事》、《糖不甩》、《连天阴天,天必半晴》。神乎其神,所以,“卖身节”也有人叫“遇仙节”。越传越神奇,于是乎,“二月初二”这一天,小河岸边、木桥两侧,人山人海,远近商贾云集东坑。远者,省、佛、陈、龙从水路乘船以至,近者周边乡里,步行而来,说要遇仙,真是盛会空前。走时,人人都要买一件物品带回去,以示遇到了仙人,带回去好运。明清以来,一直至今。
几度沧桑,东坑“二月初二”名为“卖身节”,又名“遇仙节”,后改为“翻身节”。改名为“欢乐节”,游人爱在大街上用玩具水枪射水作乐,故又名“射水节”。“二月初二”来过欢乐节的人们,都希望在这一天,让东坑之水洒一身吉祥,带回去一身好运。
时间:每年农历二月初二
活动地点:东坑镇中心区
收费标准:免费开放,无需报名,均可自发组织参与。
参与指南:每逢卖身节,本土的单位、企业都会放假,一起参与到热闹的卖身节的各类民俗文化活动当中,包括有疯狂射水、文艺粤曲表演、展销会、本土美食品尝等,到了那一天,你只需要带上水枪,就能在东坑玩上一整天。虽为传统民俗活动,但一点也不缺少当代特色旅游的氛围和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