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坑镇探索“校门”直通“厂门”模式 为新能源产业注入人才动能
近年来,东坑镇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深入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和“人才强镇”战略,通过政府搭台、校企联姻,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其中,以东莞市技师学院与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的新能德产业学院的模式最为亮眼。
东坑镇探索“校门”直通“厂门”模式,为新能源产业注入人才动能。
该产业学院以“1+1+N”架构为支撑,结合校内实训与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将最新技术标准融入教学,实现了课程体系与岗位需求的“零时差”对接。特别是针对产业紧缺岗位开设的“订单班”,校企双方共同开发实战化课程。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 罗志芬: “订单班这个模式中,我们企业会派出我们自己的工程技术人员进入到学校里面,帮助一起开发课程体系,甚至到学校里面实际教学,学校也会派老师到我们企业实地了解我们企业的需求和用人的标准,以及我们人员的潜在要求,这样双向奔赴过程后,我们就更好地把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学校的培养深度融合,加速我们的培养,也能提高员工的成就感和稳定性。”
这种“理论+实训+岗位”的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成效显著。
毕业后留岗学生 许雅:“相比其他同学,我能快速地上手,对比其他同学,我的晋升会更快一点。”
在这过程中,东坑镇政府通过搭建平台,落实补贴,推动技能认定,构建起协同育人闭环。当前,东坑镇成功带动富港、康德威等13家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基地,仅去年就推动1716名工人考取技能证书,2人获评“广东省特级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