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际商报称:12月15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CPTPP) 将迎来首个新成员——英国。英国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有望为其经济注入新的活力,特别是在其经济面临多重挑战的背景下。作为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之一,CPTPP的经济产值占全球GDP的15%,为成员国提供了广泛的贸易机会,英国的加入标志着其战略重返亚太市场的重要一步。近年来,英国经济增长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经济放缓、债务问题、投资与消费疲软、工业振兴困难以及脱欧后的贸易困境。尽管2023年上半年英国经济呈现出复苏的迹象,但下半年的增长动力减弱,消费者信心指数和企业投资意愿下滑,引发了市场对经济持续增长的担忧。随着英国政府推行秋季预算案增加税收,此举旨在弥补公共财政赤字,但也可能对企业和个人造成额外负担。与此同时,英国积极寻求通过CPTPP来拓展其出口市场。2023年,英国对CPTPP成员国的出口额达260亿英镑,这一协议将为英国99%以上的出口商品提供免关税待遇,预计到2040年每年可获益20亿英镑,尤其是制造业料将受益匪浅。英国政府已在东盟外长会议上加强与CPTPP成员国的合作,并宣布了一系列投资计划以促进经济交流。此外,英国还寻求与印度、日本和其他亚洲国家加强经贸联系。面对全球贸易保护抬头的趋势,英国与CPTPP成员国的合作将为其提供更多抵御外部贸易冲击的能力。与日本建立经济版“2+2”机制,是英国强化亚太地区协作的重要举措,旨在共同应对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关税政策。尽管面临着财政赤字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挑战,英国工党政府已制定了工业发展战略,旨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推动绿色转型。在这一背景下,CPTPP为英国提供了多元化的市场平台,有助于其出口业务的复苏和发展,尤其是在其传统贸易伙伴欧盟市场受限的情况下。总的来看,通过加入CPTPP,英国不仅能够巩固其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还在与全球伙伴的自由贸易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进而为其经济复苏和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根据最新的新闻报道,英国即将成为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CPTPP) 的首个新成员。这一发展对中国的外贸业务出口有着潜在的多方面影响。CPP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之一,预计将为包括英国在内的成员国带来更广泛的市场准入和贸易便利化。
1. 贸易格局调整
英国加入CPTPP后,将享有更为优惠的市场准入条件,这可能导致其在亚太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强。中国需警惕在竞争中丧失部分市场份额的风险,尤其是在制造业和出口商品领域。面对英国可能增加的市场占有率,中国企业需要在价格、质量和服务等方面进行优化以维持竞争优势。
2. 多边贸易关系变化
英国的加入可能会引发CPTPP内各国与英国之间更多的双边贸易谈判与合作,由此影响中国在该地区的贸易关系。特别是考虑到中英两国是对方的重要贸易伙伴,如何在新的多边机制下寻求新的合作空间将是中国需要关注的问题。
3. 市场开放与保护主义
英国已经明确表示不打算效仿欧盟对中国进口电动车加征关税,这显示出中英在贸易政策上的某些一致性。此举可能为中国电动车及相关商品提供进入英国市场的机会。然而全球范围内的保护主义倾向,也需要中国在大型经济体中加强贸易谈判,防范潜在的关税壁垒对出口的不利影响。
4. 产业链调整与转移
英国在振兴制造业和工业发展领域的政策调整可能会导致部分产业链的转移,这对中国制造业和工业出口造成了潜在的市场变化风险。中国需通过创新和技术升级来保持产业链的吸引力和全球竞争力。
5. 绿色经济合作
英国正在推动绿色转型,并设立了相关基金,这为中国在绿色科技领域的出口提供了机会。中英两国可以在绿色技术、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加强合作,中国的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一窗口期,推动相关产品与技术的出口。
中国应加强与CPTPP成员国的多边合作与沟通,关注各国加入后的政策变化,积极参与到亚太自由贸易区的讨论与发展中,确保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不被削弱。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1月2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张仟煜 记者 赵安琪)关于中方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一事,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9日下午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表示,中方推动加入CPTPP进程,与各方就此保持着接触、沟通和磋商。记者会上,有外媒记者提问:本周,CPTPP成员国在温哥华举行会议,审议要求加入CPTPP的申请。据报道,会上同意成立工作组审议哥斯达黎加加入协定的事宜。对于中方申请加入CPTPP的事宜是否也已经成立相关工作组?对此,毛宁表示,关于CPTPP,中方的立场是一贯明确的。中方坚定倡导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积极参与亚太区域合作和经济一体化。“我们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扩大自主开放,推动加入CPTPP进程,与各方就此保持着接触、沟通和磋商。”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针对英国经济趋向提升制造业及服务合作的情况,中国企业应致力于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以便在英国市场和其他CPTPP成员国维持竞争力。面对全球绿色经济转型潮流,中国政府和企业应加大绿色科技及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尤其是在与英国及东盟成员国的合作中寻找更多的市场和投资机会。中国需通过政策调整和产业升级,增强出口结构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提升在全球贸易格中的抗风险能力。综上所述,英国加入CPTPP对中国外贸业务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随着全球贸易形势不断变化,中国需要制定灵活而有效的政策来应对这一新趋势确保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的持续增长和发展。
重返亚太,英国经济将受益于CPTPP
12月15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CPTPP) 将迎来首个新成员——英国。届时,该协定将成为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之一,产值将占全球GDP的15%。随着更多国家寻求加入,CPTPP会更大。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在最佳条件下开展贸易是所有全球自由贸易拥护者的期望。英国经济在过去十几年一直处于低速增长的状态,尤其是在去年下半年,第三和第四季度连续两个季度出现增长萎缩,正式陷入技术性衰退。不过,今年上半年,来自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英国经济已经实现连续两个季度的持续增长。第一季度环比增长0.7%,第二季度环比增长0.5%,这表明英国经济已经基本上从去年的衰退中走出来了。对于下半年的经济增长预测,外界普遍认为英国下半年经济增长的动力与年初相比明显变弱。英国政府数据显示,第三季度GDP环比增长0.1%,低于预期。数据显示,英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在9月份大幅下跌。日前,市场研究公司捷孚凯(GfK)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9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比8月份下跌了7个点,达到负20,与今年年初时的水平基本相当。英国董事学会(IOD)的调查数据显示,英国企业家信心指数在9月份降至2022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企业的投资意愿也降至2020年9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出口贸易对英国的经济增长十分重要,在近代世界分工体系中,英国极力倡导的自由贸易曾为英国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益,使其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但是近年来由于脱欧等因素的影响,英国的出口持续下跌。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英国的出口下跌152亿英镑,比2022年下跌幅度达4.6%。不仅在欧盟市场,对非欧盟市场,英国的出口也在持续下跌。英国政府预算责任办公室(OBR)的最新预测称,2024年至2027年,英国的实际出口年均增长率将仅为0.1%。多家机构和行业组织认为,英国近年来出口持续下跌是导致其经济出现疲软的原因之一。美国新当选总统特朗普可能将采取的贸易政策,即对所有美国进口产品征收10%~20%的关税,对中国产品征收60%的关税,这些贸易保护措施将在全球产生连锁反应,从而对英国经济产生影响,因为,英国对美出口额在其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为15%。那么,如何加大出口,吸引外商增加在英国的投资,为英国先进服务和制造能力创造全球机会?英国把目光投向了亚太,希望能抓住其加入CPTPP将带来的潜在优势,向世界推销英国的产品和服务。7月,英国政府在东盟外长会议上频频与多个CPTPP成员国进行接触,强调把与东盟成员国合作作为经济优先事项,同时宣布了一项2500万英镑的英国—东盟伙伴计划,主要用于预防未来疾病和卫生安全的全球挑战。此外,在绿色合作方面,英国还宣布了一项投资额高达4000万英镑的英国—东盟绿色转型基金,作为帮助东盟国家推动绿色转型的资金,为英国在该地区的绿色投资提供机会。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英国与日本正在筹划组成经济版“2+2”机制,将尽快推动召开经济版“2+2”机制首次会议。两国将为阻止美国上调关税,商讨如何与美国进行贸易谈判,采取反制措施等。英国加入CPTPP后将成为日本重要合作伙伴,两国将加强合作,寻求重建自由贸易等国际经济秩序。此外,英国也在密切与印度加强自贸谈判,寻求推动一项贸易协议,加强与韩国、印尼等亚洲国家的沟通和联络。英国是中国在欧洲进行对外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同时,中国也是英国重要的非欧盟贸易伙伴之一。英国一直强调与中国建立更牢固的伙伴关系,寻求在中国获得更大规模的准入。面对当前诸多不确定性的挑战,英国财政大臣里夫斯日前表示,英国在对华关系上需要采取“冷静务实的经济现实主义”态度,以更好地促进贸易。在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压力下,英国明确表示不打算效仿欧盟对中国进口的电动车加征关税。在当前的中英关系下,大多数英国企业对中国市场保持信心,称愿积极与中企发展经贸合作关系,共拓市场新机遇。据了解,英国与CPTPP成员国的贸易额已占英国贸易总额的7%,即1220亿英镑。2023年期间,英国向CPTPP成员国共出口了260亿英镑的产品。CPTPP对英国生效后,英国99%以上的出口商品将享受免关税政策,预计到2040年英国每年可获益20亿英镑,预计该协议将使英国出口增长最大的领域是制造业。CPTPP协议将涵盖12个经济体: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日本、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秘鲁、新加坡、越南以及现在的英国。
英国:经济增长面临多重挑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上调了对英国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测,预计其2024年经济增速为1.1%,此前4月预测为0.6%、7月为0.7%,2025年经济增速为1.5%。IMF称英国经济增速仍显温和,同时IMF提示英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也需要抑制公共债务的上升。虽然英国顶住了去年经济衰退的压力,上半年经济出现稳定复苏,但是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能否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考验着7月刚上台的英国工党政府的执政能力。政府财政赤字、支出紧张制约着英国经济的稳定增长。目前,英国财政预算至少有220亿英镑的赤字。为解决这一问题,工党政府于10月底公布了秋季预算案,该方案计划增加约400亿英镑(约合3712亿元人民币)的税款,这是英国几十年来最大规模增税。增加的税收项目主要针对高收入阶层,如上调雇主的国家保险缴纳比例,达到250亿英镑;资本利得税、第二套住房的印花税、烟草税、私人飞机的乘客税等均明显上调;农业或商业资产需缴纳20%的税费;私立学校学费将于2025年1月开始征收增值税;“非常住居民”税收结构同样面临调整,资本利得税税率将显著提高等。英国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称,该预算希望通过增税来弥补公共财政赤字,从而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公共服务支出等内容,推动英国经济增长。大幅增加的公共服务预算主要投入在医疗、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预算案发布后,英国债券市场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攀升至4.362%,反映了市场对政府加大支出将导致债务水平上升的担忧。英国现行的基准利率依然很高,影响了企业投资经营的成本。在通胀进一步放缓的情况下,英国央行11月7日再次下调基准利率至4.75%,这是英国今年的第二次降息。英国政府秋季预算案也提到了促进消费及投资,重振经济的决心。英国政府将于2025年4月上调最低工资,养老金将上调至4.1%,确保政府养老金能够继续推进。在加大公共服务投资中,预算案强调将对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增加226亿英镑的日常卫生预算和310亿英镑的资本预算,以解决医疗资源不足问题,同时加大对学校、交通设施以及住房建设的投资,打造34亿英镑的“温暖家庭计划”。不过,对于政府此次大规模增税,外界仍有不少疑虑,担心增税会加重企业和个人的负担,增加社会潜在风险,给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带来不利的影响。如增加雇主国民保险费用将加重企业的税收压力,而企业可能把这份压力转嫁给工人,降低工人工资或减少雇用工人的意愿。英国智库认为此次预算案在实施中将面临诸多挑战,目前高达220亿英镑的财政缺口将影响预算案实现投资承诺的能力以及在具体增加的公共服务投资中能否真正出绩效也不确定。英国政府未来仍需要在产业、劳动力等方面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为保持英国传统工业竞争优势,在新兴工业领域拥有领先优势,英国工党政府近日公布首个工业发展战略——《投资2035:英国的现代工业战略》,政府将振兴工业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该工业发展战略将成立工业战略咨询委员会,为工业战略的发展提供咨询建议,推进新工业战略。该战略将致力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在人工智能、数字化、净零排放转型等方面把握住经济增长的发展机遇,同时解决工业发展面临的四个问题。一是解决总体投资水平低的问题;二是解决英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提高数百万人的生活水平;三是解决技术及知识普及率低的问题,英国企业在采用数字技术方面比较落后;四是解决市场活力放缓的问题,提高整体经济生产率。英国各界对该战略的评价褒贬不一。英国智库政府研究所认为,该战略是一个创新,反映了政府试图更全面地从政策角度来推动工业现代化。不过,该战略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制定的产业政策有倾向性,不能满足全部消费者的利益诉求,会影响民众对战略的支持力度;制定零排放目标会导致企业短期的成本超过利润,从而影响短期经济增长等。智库“变化欧洲中的英国”认为,该战略没有提供支持大型投资项目所需的资金细节。并且该战略没有提及英国如何应对脱欧后,英国与欧盟在贸易关系重构上对英国贸易、投资及经济增长的影响,英国贸易如何在欧洲单一市场之外发展等。脱欧对英国出口特别是制造业的出口冲击严重。英国食品饮料联合会(FDF)的首席执行官凯伦·贝茨在一份报告中称,2023年英国在食品、饮料行业的投资下降了三分之一,主要的制约来自于英国与欧盟之间关于食品进出口的管理。来自英国《卫报》的数据显示,英国中小出口商在英国与欧盟之间严格的食品管理规定下,要比之前多支付1.7亿英镑的成本。英国商会此前发布的《英国全球挑战》报告称,贸易和外商投资是支撑英国经济的两大支柱。脱欧后,尽管英国在欧盟之外签署有新的自贸协定,但是英国在贸易方面仍然落后于其他国家,英国需要采取措施,协调好与欧盟的贸易事务,促进贸易增长。报告建议英国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升英国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资本投资英国,注重服务贸易的出口。
以上,国际资讯参考国际商报、中国青年报等相关内容,仅供外贸人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