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环保意识高涨的背景下,农业废弃物——谷壳(稻壳)已从“田间废料”蜕变为“绿色黄金”,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便捷的一次性餐具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然而塑胶泡沫生产的餐具产生的白色垃圾,极大地破坏了地球生态。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一次性稻壳环保餐具应运而生。在清溪,有一家科技企业将小小的稻壳通过技术革新,神奇地将稻壳转变成为各种可降解新材料,走,让我们一探究竟!
日前,记者走进谷千合(广东)新材料产业发展科技有限公司看到,产品展示厅内,金黄色的水稻造型伫立在展厅中央,它的四周摆放着各种全生物可降解环保餐具,犹如一座美食包装艺术馆。在公司生产车间,轰鸣的机械臂抓取植物纤维原料,经高温塑形、纳米级分解技术处理,高速注塑机将稻壳生物基颗粒转化为环保餐盒。
“我们公司以农业废弃物如稻壳、甘蔗浆和海洋贝壳等为原料,打造全降解新材料生态闭环,通过创新工艺实现餐饮包装、工业制品、家居玩具等多元领域应用,用科技将自然馈赠转化为低碳解决方案,形成从资源回收到社会效益的完整叙事链。”公司总经理张书宽介绍,这种可降解的环保材料能够在自然环境中迅速分解,大大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是替代传统塑料的理想材料。
稻壳一次性餐具是天然植物纤维生物降解制品,以废弃稻壳(除去谷糠外的无营养成分)为主要原料,经高科技生产工艺加工而成,自然条件下可自行降解,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节约了不可再生资源,各项卫生理化指标均达到国际标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消除白色污染、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最佳“绿色环保产品”。
“除了环保之外,稻壳一次性餐具最大的特点是牢固耐用、防水防油,能承受 120°高温而不变形。安全、健康、绿色的稻壳餐具已成为许多餐馆、酒店、外卖行业的新宠。”公司董事夏御岚说。
据了解,谷千合(广东)新材料产业发展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稻壳纤维新材料技术研发、推广服务以及可降解制品、包装材料及制品等生产与销售的综合性企业,其生产的可降解制品和稻壳纤维生物基材料具有优良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产品出口到欧盟、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今年4月,谷千合公司全降解纤维材料获得海南“禁塑”替代品电子监管码,这意味着谷千合公司全降解纤维材料及其产品有了海南“禁塑”替代品的“身份证”。另外,据最新消息,谷千合与英国某奢华汽车品牌达成合作,将取代汽车部分塑料部件,谷千合公司在市场开拓赛道上取得的又一次突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国家相关部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不少省市也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推动“新限塑令”政策落地实施。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的工业包装内衬、一次性餐具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塑胶制品”的背后,是万亿级的蓝海市场。作为一家致力于稻壳纤维新材料技术研发、推广服务以及可降解制品、包装材料及制品等生产与销售的长达10多年的综合性企业,谷千合公司可谓是近水楼台,不论是在产业布局、技术沉淀还是在市场开拓等方面都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谷千合目前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研发团队,拥有各项发明专利近30项,并坚持以营业产值的30%投入研发和技术升级,不断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竞争力,努力将公司打造成为全降解抗菌材料的行业标杆企业。
为积极扩大产能,不断满足市场需求,2023年7月,建筑面积达50000多平方米的谷千合产业园在清溪建成投产,通过实行“产”“研”一体化,以项目带动企业,再由企业推动产业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以产兴项、以项促产、产项相融”的良性发展格局,这使得产业园不仅能够承接相关产业的转移、配套和升级,更能在新材料领域中形成强大的竞争力,进而在全国范围内产生深远影响,并以辐射全国。
接下来,谷千合公司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狠抓“禁塑”机遇,谷千合公司将重点研发生产以农业废弃物-稻壳作为原料的可降解纤维材料,更好地解决餐饮连锁企业的包装供应链问题;重点将推动全降解纤维新材料成为市场主流,推动新材料在家居用品、药品、玩具、汽车制品、工业托盘等行业领域应用,逐步替代陶瓷、塑料、玻璃等传统材料,助力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