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东城街道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为着力点,通过党建引领、阵地建设、特色打造等方式,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大力推动互嵌式社区建设,不断深化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一是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坚持民族工作正确方向。东城街道始终将民族工作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日常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断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广度深度,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进学校、进企业、进小区、进家庭、进商场、进网络等活动,将“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根植各族群众心中。加大社区民族工作保障力度,投入50万元建设石榴籽工作驿站,配备专职工作人员,由社区党委书记担任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小组组长,社区统战委员担任石榴籽工作驿站站长,每年下拨5万元专项经费用于保障驿站活动开展。
二是以阵地建设为基石,打造线上线下服务平台。整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平台资源,通过“场地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联、成果共创”模式,以“六有”标准精心打造石榴籽工作驿站,为各族群众提供政策宣讲、职业培训、法律维权、矛盾纠纷调解、文体娱乐等高质量均等化公共服务,筑牢民族团结主阵地。开通“数智东泰”系统平台,设立民族团结数字化管理专题板块,实现对辖区各民族群众的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服务,开展“石榴+网格”队伍一体化指挥调度,聚焦网格内工厂、企业、店铺等,组织“送政策、送安全、送关怀、送文化”等贴心服务,以社区数字化“小举措”赋能基层“大治理”,提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
三是以为民服务为宗旨,建设民族团结幸福家园。广泛开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四心”服务:多方联动化解,调解暖人心。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建设成果融入民族团结工作中,创新打造“社区网格微法庭”,依法治理涉民族因素案事件。强化协商议事,交流心贴心。以推进“共建议事一体化”建设为抓手,依托大党委会议、共建议事会、“智”理会等议事机制,定期组织辖区少数民族群众代表参与建言献策、议事协商,近两年,妥善解决各民族群众反映的民生诉求70余项,提高各族居民获得感幸福感。营造宣传氛围,教育筑同心。创新宣传载体和形式,构建“线上+线下”宣传矩阵,通过设置“宣传角”,打造“民族团结文化墙”“民族娃娃IP”等浸润式景观,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弘扬民族团结主旋律,营造浓厚社会氛围。搭建多元载体,活动润人心。深化“石榴籽之家”品牌建设,以传统节日为契机,以文体活动为载体,常态化开展民族文化体验、民族美食分享、趣味运动会等民族团结进步主题系列活动,成功搭建起“连心桥”,促进各民族群众交流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