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0年6月22日在黄江镇第十七届人大九次会议上
黄江镇人民政府镇长 李冠洲
各位代表:
2020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给全镇人民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全镇上下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防控总要求,坚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原则,及早部署、靠前指挥、精密组织,为全镇人民构筑了一道安全屏障。我们坚持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推进,竭力降低疫情负面影响,顺利实现复产复工复学,经济社会发展再现蒸蒸日上好景象。因疫情而推迟的镇十七届人大九次会议在今天正式召开,也标志着全镇各项工作朝着正常化迈进,黄江经济社会发展再次按下快进键。
下面,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2019年以来政府工作,对2020年下阶段工作提出建议,请各位代表予以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9年和今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委的正确领导下,镇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1+9”和市委“1+1+6”工作部署,围绕建设“湾区制造名镇、幸福美丽黄江”的战略目标,全面推进民生建设、产业发展、城市品质提升、效能变革和社会治理等系列重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镇第十七届七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
坚持“重民生”,多措并举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设立1亿元奖补资金,启动18项乡村振兴工程,“小巷子”系统化提升和产业化经营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田美社区成功入选东莞“十大美丽幸福村居”。立洋光电子、人工智能小镇、东方时尚汽车小镇引领乡村产业转型发展,村组两级集体经济组织“总资产、总营收、总纯收”分别增长4.7%、9.5%、16.2%。稳步提升城市品质。投入10亿元新增城市品质提升项目42项,基础建设惠民成效显著。投入约8000万元实施广深铁路沿线景观提升和街头绿地建设等10项彩色林建设项目。投资约1800万元实施生态路、西环路绿化工程,道路景观展现“新面貌”。启动6个门户节点改造规划,完成供销社等10座建筑物城市灯光亮化工程,黄江大道等主干道景观获得更多群众“点赞”。强力推进污染防治。投资13.3亿元的164.6公里截污次支管网实现100%验收移交通水。900余家企业已完成雨污分流改造,705家已接入污水管网。投入2610万元完成梅塘水及北岸村排洪渠一体化污水应急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营。查处环境违法企业126家,核定处罚金额1600余万元,刑事拘留4家企业负责人,形成环境执法高压态势。推动50家企业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源头治理。蓝天保卫战成效明显,全年优良天气天数比例接近80%。
围绕“兴产业”,主动布局融入大湾区建设。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明显。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6亿元,同比增长7.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9.3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排全市第7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4.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5亿元,同比增长5.9%;各项税收总额41.9亿元,同比增长4.2%,市级收入增幅排名全市第3位。招商选资再添新成果。全年新引进外资项目18宗,合同利用外资4445万美元。引进3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272宗,协议投资总额46.56亿元,同比增加53.1%。新美洋项目成功纳入市重大项目,全镇9个市重大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圆满完成17.14亿元的投资任务。对企服务质量全面优化。集中为领益、正扬、安世等重点企业解决问题超过40项。全年累计减免税费约5亿元,助力企业融资达1.5亿元。密切关注中美贸易摩擦,深入实施“暖企行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新增注册商标1019件,同比增长39%。“四经普”工作圆满收官,黄江荣获“东莞市重点难点突出贡献镇”称号。创新驱动能效持续增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7家,同比增长12%。规上工业企业自建研发机构新增57家,覆盖率达32%。引导企业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全镇研发(R&D)投入占GDP比重超过2.5%,企业自主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到44.8%和63.2%,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突出“强管理”,多管齐下强化城市经营能力。空间规划和拓展有效推进。科学编制镇域乡村建设规划,启动全镇“一村一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开展康湖路站、镇政府站等5个TOD站点规划编制,着力打造“三线纵横,八点棋布”的“TOD之城”。执法监管更显力度。重拳整治“两违”行为,查处违法建筑208宗,治理违法建筑面积71.6万平方米,立案查处违法用地73.3亩。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检查各类企业2973家次,查处事故隐患2316项。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行动和药械安全监管专项检查,有效保障全镇食品药品安全。城市精细化管理理念逐步树立。实施“路长制”试点工作,镇中心区4条试点主干道城市管理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强化网格化精细管理理念,“智网工程”建设水平得到新提升。建立完善网格线索隐患四级处置平台,提升齐抓共管工作合力,全年网格巡检工单完成率达99.8%,线索处置率达97.26%。公共安全水平稳步提升。打掉涉黑社会性质组织1个、涉恶犯罪团伙26个和保护伞2人,查冻涉案资产接近1600万元。原创少儿群口快板《扫黑除恶好平安喜乐多》荣获华夏花朵万里行全国才艺大赛金奖。成立全市首个镇街个人调解工作室“祥叔调解工作室”,创新举措获国家司法部表彰。全镇调解案件2329件,调解成功率接近98%。群众信访形势平稳可控,全年受理信访案件1763宗,办结率超过95%。
致力“提效能”,去繁就简持续优化政务环境。重点领域改革成效突出。推动17个政府部门完成机构改革,“银政通”一体机投入使用,全面实行无纸化、电子化审批流程。深化增值税改革,推广新办纳税人“套餐式”服务,有效减少纳税人“多头跑”“往返跑”。政务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搭建“镇+社区”联动便民服务平台,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推行首批461项一窗口“无差别全科受理”,实现一窗集成服务。优化信息报送机制,信息工作综合得分排名全市第一。依法行政体系逐步完善。规范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聘请法律顾问参与群体案件或重大案件调处160次,办理政府涉法事务约429件。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开展惩治“为官不为”“吃拿卡要”问题专项工作。建立“三位一体”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成功打造“半小时法律服务圈”。主动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财政绩效管理效率大幅提升,综合评价得分排名全市第一。妥善处理行政效能投诉,切实改进机关作风。全年办结行政效能投诉59件,群众满意率100%。全面加强政治纪律建设,继续推行“廉洁无小事”试点工作,深入开展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行动。
为民“谋幸福”,不遗余力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推进教育向优发展。全年投入教育经费约2.22亿元,保障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投入近1000万元积极推进中小学慕课试点工作,黄江中学“智慧课堂”创新教学案例获全国一等奖。投入约2亿元用于黄江中学校园安全改造和5所公办小学改扩建教学楼工程,实现教育资源提质扩容。医疗卫生水平快速提升。投入约2.11亿元,完善公立医疗机构设施设备建设。成功创建24个健康促进单位,星光站等8个站点完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和验收。黄江医院手术麻醉科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全镇83家各类医疗机构在抗击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中发挥极为重要作用,为全镇人民筑牢健康屏障。社会保障兜底有效落实。发放各项补贴250.4万元、救助金1600万元,做到“应补尽补”。推进全民参保,共发放各险种待遇3.44亿元,同比增长29.32%,城乡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到每人400元/月。督促欠薪企业补发工资1090.7万元,有效化解欠薪隐患。文体建设再上新台阶。镇妇联围绕歌曲《宝山脚下好家风》开展的系列活动得到全国妇联点赞。镇自行车队参加广东省“中国体育”青少年自行车锦标赛获得“四金七银”的好成绩。乡村旅游资源和“客家文化”有效整合,黄江特色旅游产业初步形成,黄江获评“2019‘一带一路’文旅融合先进单位”。
各位代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发生后,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镇委的坚强领导下,把生命健康摆在第一位,第一时间投入战斗,成立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指挥部,建立防控突击队、隔离服务志愿队等防控队伍,发动2000多人下沉至社区,开展不间断、地毯式防控工作,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镇医护人员、公安干警、村(社区)“两委”干部、社区工作者等不惧风险、坚守岗位,为抗击疫情注入了强大能量,涌现了干部群众齐战疫、医警夫妻共抗疫等感人事迹。广大企业特别是以东莞欣意为代表的防疫物资生产企业迅速恢复生产,为参与全国抗疫做出了重要贡献,欣意厂受到国务院来信肯定。正是基于全镇党员干部的不懈努力,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共同构筑起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为打赢抗击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阻击战提供了坚强保障。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我们还按照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做好谋划,统筹资源,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度,结合黄江实际,在省、市扶企政策的基础上出台了“暖企13条”“硬核措施4条”“稳外贸13条”等系列惠企措施,全面做好复工复产复学、减税降费助企、疫情防控常态化等各项工作,推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稳住全镇发展大局。受疫情影响,外贸订单和原材料受阻等问题对企业发展造成冲击,导致一季度部分经济指标有所下降,但在全镇共同抗疫、竭力扶企的努力下,二季度期间,部分经济指标明显回暖,下降幅度持续收窄,规上企业增加值等指标保持正向增长,增速位居全市前列。人工智能小镇、领益精密金属加工等项目破土动工,贵州航天电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学校进驻,为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向好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各位代表,去年以来取得的成绩,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力指引,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镇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镇党员干部的奋力拼搏,得益于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全镇干部群众,向参与城市建设的劳动者,向关心和支持黄江发展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其他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镇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持续存在,抗“疫”斗争不容松懈。发展质量与打造“湾区制造名镇”还有差距,智能制造产业链条还不完善,参与湾区建设的硬实力还不够强。城市品质与建设“幸福美丽黄江”还有距离,空间承载力和城市吸引力还没有充分展现,制约城市整体环境软实力提升。执行力建设还不完全符合黄江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少数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锐气不足,攻坚克难的担当不够,不能有效地将执行力转化为明显的生产力。对于这些存在的紧迫性问题,我们务必要敢于正视且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切实可行的举措,一件一件地解决好、处理好,清除阻碍黄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
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充分参与湾区建设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抓防疫、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工作,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努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优异成绩迎接全面小康社会到来。
2020年全镇旨在保民生促发展,经济社会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实现30%;教育经费同比增长60%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3%。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持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和群众幸福指数,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持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继续落实疫情期间各类社保、医保减免等优惠政策,降低企业参保负担。推进劳务派遣用工、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防范劳资风险。加强仲裁业务知识培训,推进“要素式办案”模式,提高调解办案效率。扎实推进社保扩面征缴工作,加快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积极利用承接深圳产业外溢的优势,从源头做好新搬迁企业的参保工作,提升全民参保意识。
持续增进医疗卫生水平。加快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完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建立科学系统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成公立医疗机构总投入约2.97亿元,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重新规划设计新中心站。探索建立有效的传染病防控管理机制,稳步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推进分级诊疗模式制度建设与医联体内部深度融合,完善双向转诊制度,为群众就医提供便捷通道。推进实施公立医疗机构薪酬制度改革,提高医务人员待遇。
持续推进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教育经费计划投入增至3.6亿元,为教育教学提供充足资金保障。深入推进慕课教学改革,大力推进智慧课堂信息化建设。投入约1亿元实施黄江中学校园安全改造二期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学位不足问题,扩充公共教育资源供给。完善校园“三防”标准化建设,着重强化校园疫情防控,筑牢校园安全保障。在板湖兴建幼儿园和小学各1所,初步计划于2022年9月开学。力争三年内再分别统筹一批土地用于学校建设,培养一批品牌民办学校,促进公办、民办学校均衡发展。
二、聚焦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全力以赴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全面系统强化对企精准服务。利用好8218万元扶持企业专项资金,推动镇村两级对企减免租金3000万元,让更多企业得到帮扶。完善信贷扶持、保险扶持等各项惠企措施,落实减税降费、稳岗返还政策。探索设立信贷风险补偿资金系统,协助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融资不低于3亿元,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发挥好1000万元帮扶企业参展及社会消费提升专项基金作用,鼓励企业参加广交会、加博会、电博会等大型展会,提高订单量。降低企业申报出口信用保险门槛,将企业出口信用保险的相关保费资助从20%上调至最高50%。
全面放宽意向企业投资限制。从主体、空间、成本、审批等方面进一步为企业投资松绑。围绕龙头企业发展,加大力度扶持民资外资,推动产业链关键环节及相关配套能力建设,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在严守工业保护红线前提下,推动纳入市“工改工”计划中占地约486亩的首批12个镇村项目实施建设。设立黄江镇“工改工”三年计划实施项目库,多举措推动低效园区厂房升级改造,承接优质项目落地和支持企业增资扩产。通过扩大内销、服务外包奖励金形式降低企业成本。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提速项目审批流程。
全面对接大湾区先进生产力。聚焦高端优质企业,重点引进12个集约型、高效益和高产能的优质产业项目。积极引进大型商场超市和酒店餐饮业,培育餐饮文化,推动消费市场可持续平稳发展。动员现有优质企业增资扩产和关联企业到我镇落户,形成产业集群。推动工业领头羊企业增资扩产,努力动员安世半导体再增资15亿美元,争取实现产值、税收“再翻番”,推动领胜集团80万平方米厂房与总部回迁黄江。
全面扩大内需市场和培育产业新动能。引导企业转变传统销售模式,积极发展电商业务,通过线上网络直播形式推广本土品牌,抢抓国内订单。抓住松山湖科学城和光明科学城对接机遇,加强中城·光明港智造创新园和天集·集汇谷等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承接科技创新资源溢出。推动知识产权运营和服务聚集区建设,构建知识产权培育体系,全面提升黄江品牌知名度和含金量。力争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推动20家企业设立研发机构,争取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超过35%。
三、提升城市品质和城市形象,着力打造高品质现代化城市
全力抓好空间拓展规划。以“1+N+1+1”体系高规格做好全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实现“城乡等值、共存共荣、共建共享”发展新格局。完善土地统筹利益共享机制,整合镇、社区、村、私人土地资源和物业,至少完成2000亩土地统筹任务,争取两年内拆除1000亩旧厂房。全面铺开轨道站点TOD综合开发规划,加快8个TOD站点综合规划和建设。做好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征收工作,全力支持轨道交通建设。
全力推进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升级和优化交通信号灯,规范交通标志标线设置。加大停车场规划建设力度,2020年全镇将新建10000个停车位。启动公常路、莞樟路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整治莞深高速出入口路段、黄江镇政府路段等交通堵点的拥堵问题。年内贯通东环路,缓解东部区域交通梗阻问题。设立车辆管理服务中心,做好公交候车亭重建工程,完成莞樟路沿线13座候车亭和站牌重建工作。
全力丰富城市品质内涵。完成投资1.5亿元的5个门户节点提升工程。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时保质完成乡村振兴18项工程任务。打造田美社区党建文化和梅塘社区红色文化两大特色精品项目,完成板湖村、田心村特色精品示范村创建任务。全面铺开乡村运动场建设,争取在国庆节前建成第一批亮点工程项目并投入使用。投入9800万元打造“一村一公园”,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加快推进黄京坑东方时尚汽车文化小镇项目,推动黄江文化体育综合楼项目建设。加快提升星光村等欠发达村产业发展水平,落实困难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完成2020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四、践行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黄江
坚决推进绿色提质工程。继续开展“绿化、美化”工程,扩大黄江天然绿色优势,打造优美宜人生态环境。投资5000万元分两期于年内建成黄牛埔湿地公园,投入超7000万元实施彩色林、叠水栈道等系列工程建设,擦亮黄江绿色名片。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选取长龙社区下流洞作为试点,打造以休闲民宿、客家文化为特色的美丽乡村,探索发展具有黄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
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投入10.9亿元开展治水“大兵团”作战,大力推进寒溪河流域整治。投入2.5亿元实施入河排污口、暗渠暗管以及4条河涌水环境综合整治。以“零容忍”态势打击企业污水偷排偷放行为。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挥发性有机物源头治理、扬尘污染整治,将PM2.5浓度控制在33微克/立方米以内,基本消除重度污染天气。开展土壤污染防治,规范地块再开发利用。
坚决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投入2360万元建设一座日处理量达45吨的餐厨垃圾处理站,争取10月底前全面落实餐厨垃圾上门收集、无害化处理。投入800万元建设7个社区大件生活垃圾收运分类存放点,解决大件生活垃圾占道乱扔乱放问题。今年内全面落实垃圾分类外运工作。制定生活垃圾分类三年工作计划,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标准体系,开展生活垃圾分流分类收运处理,逐年推进,争取在2022年底前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
五、强化纪律作风建设和政府服务管理,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推进响应政府建设。积极构建问题发现及时、处置快速有力的响应型政府。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提高应急处突水平,确保响应及时。发挥好智网工程“一线哨兵”作用,对接好“12345热线”“数字城管”“阳光热线”等平台,承接群众求助事项受理,确保解决及时,办结率达100%。落实好延长周末业务办理时间服务制度,做到有求必应,完全满足企业政务服务需求。
推进效能政府建设。严格落实“好差评”制度,促进行政效能持续提升,力争群众满意度达100%。启用新政务服务中心,推动全镇所有办事窗口和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建立受审分离机制,全面推行全科受理窗口,务求实现80%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纳入综合窗口,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跑腿,让群众和企业办事更便捷。投入76万元创建智能服务大厅,接入微信预约服务功能,打造诣尖“微政务”。构建“党建+服务”新模式,定期主动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上门服务。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重点抓好决策规范化建设和规范性文件法制审查,规范性文件报备率、及时率、准确率达100%。健全执法过错和责任追究程序,实行错案责任倒查机制,完善政务公开制度。贯彻落实“七五”普法规划,加强政府系统内人员法治培训,不断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加快建设更加崇法、善治、公正的法治环境。
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共创更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继续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以“黑恶积案清零”和“问题线索清零”为目标,加大对“套路贷”“校园贷”等新型涉黑涉恶犯罪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各类涉黑恶违法犯罪行为。多措并举“打财断血”,深入开展“打伞破网”行动,坚决摧毁黑恶势力经济基础,彻底铲除黑恶势力保护伞,扩大“打财”战果,提升“打伞”层级。
继续坚守安全生产阵地。筹备建设镇应急管理指挥中心,进一步提高政府应急处置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实施安全生产监管检查全覆盖,督促企业严格遵守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要求,做到疫情防控与投产经营两手抓。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市场和“放心肉菜超市”创建活动。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工作,全力打造全市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示范区。开展森林火灾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加大火源管控力度,督促林区内经营单位落实防火责任,切实封住山、看住人、管住火。
继续强化法律服务供给。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发挥行业调解组织作用和个人品牌调解室示范引领作用,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创新法律援助模式,做实“1+N+4”法援点公益服务品牌,提供高效便捷的法律咨询援助服务。优化涉企法律服务团队,为受疫情影响造成合同履行、劳资关系等方面纠纷的企业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各位代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带来的挑战尚未完全结束,全镇仍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压力,但我们有信心、有智谋、有能力让黄江实现逆势向上发展。代表们,前进没有止境,发展未有穷期,我们要继续在艰难困苦中卧薪尝胆,在精耕细作中积厚成势,在砥砺前行中因势谋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气魄,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不断开拓进取,携手迈向“湾区制造名镇、幸福美丽黄江”的美好明天!
点击查看解读:一图读懂 | 黄江镇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