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打开内设机构_东莞市地情网页面,本页面是由1个导航区、9个视窗区共计10个区域组成,操作帮助请按Alt加问号键。
东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 2025-01-31 10:05:24
  • 来源: 本网
  • 【字体:   打印
  • 分享到:

  东莞市地方志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市委十五届八次全会最新部署,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结合东莞实际,一手抓修志编鉴,一手抓开发利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助力文化强市建设,助力“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推动东莞市地方志工作保持全省前列。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持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高度政治责任感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写好东莞地方志实践续篇与时代新篇。2024年,市志办深入宣传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聚焦地方志系统主线工作,找准找实问题,聚焦制度建设、制度固化,认真总结完善改革经验,在提炼多年修志经验基础上推动志书组织编纂等部门工作机制制度化,推动地方志工作理念、机制、流程全面优化,修订《东莞市扶贫志》《东莞市全面小康志》《东莞年鉴》编纂机制,聚焦三轮镇街志编修机制,完成《关于优化东莞市第三轮编修镇街志机制的建议》专题调研,力争以高质量的志鉴佳品记录新时代,以改革的扎实推进更好服务市委和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统一部署认真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教育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和理解《条例》的内容要求,不断强化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开展多次集中学习,逐条逐句学习研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持续在粤政易平台向党员干部推送“廉洁东莞”“严实莞家”解读等学习资料,组织20余人次参加省志办、市委党校、市直工委等党纪学习培训,并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学习平台等抓好全办党员纪律培训,组织参观东莞市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展馆、“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档案展览、慰问支部“光荣在党50年”老党员李国英、对党忠诚之重温入党誓词等多场活动,把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积极开展“四强”党支部建设、结对帮村沙头社区、涌头社区企业帮扶等工作,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面建设政治机关、全力争创模范机关。

  (高质量推进《东莞市扶贫志》《东莞市全面小康志》及其他修志工作更好地发挥小康志全省乃至全国试点城市的示范引领作用一是全力以赴组织开展好“两志”编纂。12月3日,省志办组织召开《东莞市全面小康志》复审会议,《东莞市全面小康志》完成复审。《东莞市扶贫志》形成复审稿。全年组织125个《东莞市全面小康志》供稿单位,61个《东莞市扶贫志》供稿单位,推动“两志”编纂进度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5月6日,《东莞市全面小康志》作为全省唯一地级市入选中国全面小康志丛书。9月23—27日,东莞市派业务骨干参加全国扶贫志、全面小康志编纂研修班。开展“两志”编纂例会12次,组织专家审读,完成“两志”初评、初审、初审稿修改并开展复审;完成《“两志”组织编纂工作机制规范流程图》编制;与东莞日报社合作,从东莞图库挑选出“两志”彩页600多幅。目前,《东莞市全面小康志》完成复审,正根据复审意见修改;《东莞市扶贫志》正在开展复审。2025年1月,东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被评为中国全面小康志丛书编纂工作进度7个先进单位之一。二是《长安名镇志》《石龙名镇志》出版发行,东莞市完成5部名镇志、名村志出版的全部目标任务,占全省已出版名镇名村志总量的三分之一,出版数量居全省各市第一。组织完成《长安名镇志》《石龙名镇志》方志出版社第五次审核意见修改,完成付印前稿件多轮通读、修改,10月《长安名镇志》《石龙名镇志》出版发行。三是专题志、地方史编修工作。《东莞市南城方言志》《东莞运河志》《人民的运河》出版发行,其中,《东莞运河志》为全省第一部运河志。指导完成《机关幼儿园志》编修初稿。四是推动村志编修有序进行。指导茶山镇铺开18部村志编修,多次开展茶山镇全域修志座谈及培训活动。

  (高质高效、蹄疾步稳抓好年鉴工作,获国家、省充分肯定。一完善机制、严把质量组织好《东莞年鉴(2024)》编纂10月在全省率先出版1月12日,《〈东莞年鉴(2024)〉编纂计划与实施意见》经市政府同意印发,启动编纂工作。全书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和亮点工作,突出东莞市年度特色和地方特色,在东莞市大事、要事、新事、特事上精打细磨,严把政治关、史实关、保密关、文字关、体例关,全年组织127个单位、32个镇街参与,经各供稿单位审核确认、专家评稿、出版社审稿、市政府终审,完成三审三校,10月率先在全省出版发行。是东莞市2023年年鉴工作取得优异成绩,获市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批示肯定。据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关于对第九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的通报表扬》,我市2023年年鉴工作取得优异成绩,获市领导批示肯定。我市送省参评的9部年鉴在2023年全省年鉴质量评价工作中全部获奖,东莞市在全省地级以上市推进基层编修镇街年鉴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位居全省前列:东莞年鉴获市级综合年鉴一等奖;长安、南城年鉴获评街年鉴一等奖;松山湖高新区年鉴获专业年鉴二等奖;大朗、石碣年鉴获镇街年鉴二等奖;东坑、厚街、寮步年鉴获镇街年鉴三等奖。三是较好完成国家、省其他年鉴2024卷涉东莞部分文稿报送工作。完成《广东年鉴》《中国城市年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年鉴》《中国地方志年鉴》“东莞市”部分文稿报送。4月15日,省志办通报《广东年鉴(2023)》供稿工作评价结果,我市以总分并列第四,在21个地级市排名第二的好成绩获省通报表扬,获分管市领导批示肯定。四是镇街园区年鉴编纂工作。加强工作指导,有序推进2024卷镇街园区年鉴编纂,14部镇街、园区年鉴2023卷全部出版,《松山湖高新区年鉴(2023)》在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检查推优活动中获评特优。开展2023卷镇街、园区年鉴质量评价工作,确定长安、大朗等镇街优秀年鉴7部,松山湖高新区年鉴等专业年鉴优秀年鉴1部。12月开展镇街、园区2024卷年鉴稿质量评议,提高镇街、园区年鉴编纂出版质量。

  ()东莞数字方志平台受中志办肯定。东莞数字方志平台建成以来,入库志书305部、图片6.9万张、视频97个,免费向公众提供权威地情检索数据32万条、《东莞市志》等志鉴精品238部、视频97个、照片6000多张,每年新增数据2.5万条,成功多次为市党委政府、专家学者、社会各界提供资政辅治、科学研究等深度服务,深受广大师生和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全年贯彻落实《广东省地方志数字能力提升年(2024—2025)实施方案》“一地创新、各地复用”要求,做好东莞数字方志平台在“粤复用”推广工作,推动东莞数字方志平台更好直达基层。10月9—12日,东莞市志办受中志办邀请作为广东省唯一代表、全国七个优秀单位之一,在2024年全国地方志系统信息化业务培训班上作经验交流,受到全国方志同行肯定。全年,上海市、重庆市、山东烟台市、陕西安康市、云浮市、揭阳市、惠州市、河源市等省内外地方志工作机构来莞交流东莞数字方志平台建设经验,均肯定平台建设成果,平台宣传推广利用程度不断提高。

  (地方史工作。一是《莞脉·沙田疍民口述史》(2023年广东省地方史编研计划项目)出版发行;《法治东莞史录(2016—2020)》《厚街镇会展业发展史》纳入2024年广东省地方史编研计划。二是广泛发动,积极组织、参与“我与广东地方志”征文、2024省地方志理论研讨,收集报送“我与广东地方志”征文29篇、2024年地方志理论研讨活动”作品32篇,均获评优秀组织单位,“我与广东地方志”活动中7篇征文获奖,2024年全省地方志理论研讨活动获二等奖1篇、三等奖6篇。三是与市司法局联合启动《法治东莞史录(2016—2020)》编修。四是办好《东莞史志》等地方史志出版物。报送粤故事9篇,其中《东莞龙舟文化》被“粤故事”栏目、《广东史志》期刊登载刊用。报至“志鉴览粤”栏目文章7篇,5篇文章被登载刊用。

  (东莞城乡方志场馆建设成果受中志办表扬是深化三级城乡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年建成主题方志馆——大岭山红色文化文化主题方志馆1个,建成沙头社区、东坑图书馆、南城街道侨胞之家方志驿站3个。截至目前,建有市方志馆1个、镇级方志馆4个、红色文化专题方志馆1个、村史馆109个、方志驿站21个。11月24—28日,东莞市志办受中志办邀请参加全国方志馆业务培训班并作专题发言,受全国方志同行肯定。积极沟通推进新方志馆选址工作落实分管市领导指示,多次与市档案馆、市中心城区建设现场指挥部、市自然资源局、市土地储备中心等多个单位沟通,积极联合市档案馆重点推进、跟紧方志馆选址工作。协助做好国家方志馆粤港澳大湾区分馆建设。协助做好东莞市部分布展工作。4月,组织向国家方志馆湾区分馆捐赠莞香珍品2件。全年向湾区分馆赠送志书135册。是加强市(临时)方志馆日常管理工作积极开展赠书,做好志书发行、资料年报收集。全年赠阅发行书籍1162册。五是推动基层方志文化场馆规范化建设。持续推动有条件的镇村建设方志(史)馆和方志驿站,开展村史馆规范化建设指导。大朗方志馆、南城方志馆、巷头村史馆被评为广东省优秀方志文化场馆。向省志办、国家方志馆推荐南城方志馆、大朗巷头村史馆入选《方志馆学概论》。

  ()助力“百千万工程”,促进优质地方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共建共享、延伸基层。是做好2023年多彩乡村活动总结,组织、参与2024年“多彩乡村共谱新篇”活动。2024年4月,2023年省多彩乡村活动通报结果下发,东莞市获奖作品101个,其中一等奖15个、二等奖17个、三等奖28个、优秀奖41个;获评优秀团队5个,优秀组织单位10个。7月,在东坑镇举行2024年“多彩乡村 共谱新篇”系列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同步开展多彩乡村活动“百村(校)行”、“乡村影像”青年摄影采风活动,助力“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2024年“多彩乡村 共谱新篇”系列实践活动启动以来,东莞市各镇街积极响应,组织大学生青年深入乡村,了解村史村情,传承红色基因,切实感受“百千万工程”带来的新变化。其中7月12日,麻涌镇与华南农业大学共同开展2024年东莞市“多彩乡村 共谱新篇”暨“万名学子乡村大调研”社会实践活动;7月24日,南城街道联合东莞理工学院组织学生团队开展2024年“多彩乡村 共谱新篇”社会实践活动;9月21—22日,广东医科大学组织大学生实践队到石排镇塘尾村、常平镇桥梓村开展“多彩乡村 共谱新篇”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市志办发动全市约5万人参与活动,截至9月底,东莞市收集、整理、上报“多彩乡村”活动作品1135件。其中,微视频225个,摄影作品642张,绘画作品96张,图书作品7个,书法作品47个,调研报告48篇,工艺制品3个,设计作品7个,诗歌52个,直播作品5个,歌舞作品3个。二是与东莞电视台合作,持续打造《东莞影像志》品牌。组织完成6集第六期《东莞影像志》拍摄及播出,以“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和“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主题,选取科技创新以及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等镇域经济产业链、全省全市“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丁彭黄”片区等方面拍摄内容,向市工信局、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道滘镇、厚街镇、长安镇、寮步镇、大岭山镇、黄江镇、横沥镇、东坑镇、茶山镇等征集拍摄主题、素材,深入挖掘东莞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突出镇域经济以及典型镇村特色,讲好“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故事。8月1—6日在东莞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东莞新闻》播出,同时在“知东莞”App、东莞市地情网、“方志东莞”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截至目前各平台累计播放量超12万次。三是改革创新地方志传播平台,打造东莞市方志大讲堂。以东莞“百千万工程”的典型村具备的不同特色历史文化为依托,结合“多彩乡村”活动,全年举办“方志里的东莞古村落”——东坑镇“丁彭黄”片区等5场活动。全年组织300余人到企石镇江边古村落、东坑镇“丁彭黄”片区、中国沉香文化博物馆、道滘镇永庆村、虎门镇太平手袋厂陈列馆等地开展活动,向广大群众展示东莞“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的特色精品文化,促乡村振兴,留乡韵乡愁,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宣传推广东莞“百千万工程”典型村落形象。四是多平台做好地情选介。利用好、运营好市情网、“方志东莞”微信公众号、地情系统等平台,全年开展开展志书推介和地情、产业推介。

  ()做好政务服务工作。推进事项精简化集成化办理,加强政务服务队伍建设。及时回复“12345”热线工单。

  二、存在问题和改进方法

  (一)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落实市档案馆二期、市方志馆选址工作:2013年,市委市政府同意启动市新方志馆建设。2021年,东莞市档案馆二期、市方志馆选址建设作为“十四五”时期品质文化建设重点工程,写进《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截至目前“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虽经市档案局、市志办、市档案馆多方努力,因多种原因尚未落实选址地块。1月18日,国家将东莞纳入国务院审批的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城市之一,并批复《东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我们要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争取在规划具体细则落实过程中,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联系,将市档案馆二期、市方志馆选址工作纳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总体规划。

  (二)抓好干部队伍、人才建设,提高执行力。加强镇街地方志工作保障:我市各镇街地方志工作开展存在不平衡情况,人员流动性较大,在当前财政压力下,各镇街对地方志工作的投入受到影响,影响地方政府“存史、资政、育人”职能发挥。下来,希望各镇街能保障地方志工作支出,切实保障文化传承与建设工作开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25年,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学习宣传贯彻好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聚焦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东莞地方志应有的贡献。

  三、2025年工作计划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抓好队伍建设、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

  (一)更好地发挥小康志全省乃至全国试点城市的示范引领作用,高质量推进《东莞市扶贫志》《东莞市全面小康志》编纂。2025年完成终审,2026年出版发行。按国家、省统一部署,推动三轮修志。

  (二)高质量完成《东莞年鉴(2025)》编纂工作完成《广东年鉴》《中国城市年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年鉴》《中国地方志年鉴》2025卷有关“东莞市”部分文稿报送工作。严把质量关,坚持高效高质完成《东莞年鉴(2025)》等编纂出版,争取在全省率先启动、率先出版。做好年鉴稿评议及年鉴质量评价等工作,指导14个中心镇街(园区)完成2025卷年鉴编纂出版。

  ()持续提升数字化工作水平。用好、用活东莞市数字方志平台、东莞市情网、“方志东莞”微信号等抓手,做好资政辅治,持续提升数字化编纂水平,为群众提供全面便捷的地情信息服务,切实提升“三服务”水平,推动优质权威的东莞市地情数据直达基层,服务好城市千万居民,讲好东莞故事。

  ()全力推动市新方志馆选址建设深化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市新方志馆选址建设事项。做好市方志馆的管理工作,持续推动专题方志文化馆建设及镇村方志(史)馆、方志驿站建设,开展村史馆规范化建设指导。做好志书发行、资料年报工作。

  ()助力“乡村振兴”,促进优质地方志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延伸基层。组织、参与2025年多彩乡村实践活动,广泛发动镇街、院校等力量讲好东莞故事,留住乡愁,9月底前完成作品搜集及报送工作,并跟进好后续作品评选活动。改革创新地方志传播平台,组织举办好东莞市方志大讲堂。

  ()推动地方史编纂与研究。组织好理论研讨工作。推动《法治东莞史录》续编工作。办好《东莞史志》等地方史志出版物。

  ()以人民为中心,抓好政务提效。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不断提升市志办政务服务效能和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东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 : 4419000098
备案号:粤ICP备19114884号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375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拼音 简体
重置
声音开关
声音开关
语速
语速
阅读方式
阅读方式
配色
配色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说明
更多服务
读屏专用
退出服务
导航区 (1) ALT+1
视窗区 (9) ALT+2
交互区 ALT+4
列表区 ALT+5
正文区 ALT+6
服务区 ALT+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