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市、镇关于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要求,茶山镇寒溪水村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通过“一机制、双攻坚、三板斧、四小园、五提升”的“五维联动”防控模式,实现布雷图指数明显下降,推动“源头控”与“全民治”同频共振,成为镇防蚊灭蚊示范村。
构建“1+6+N”分片包干机制,责任压实“零缝隙”
寒溪水村建立“村党总支书记统筹+6名两委干部分片包干+N名党员干部下沉网格”机制,将全村精准划分为6个片区,通过定岗、定人、定责,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实行“晨会研判+日清日结”工作法,驻村团队全程参与、开展“边宣传边清理”行动,形成“发现问题-立即整改-跟踪反馈”的高效闭环管理。驻村镇领导带头下沉一线,既当“督导员”又当“示范员”,现场示范清理积水容器、派发防蚊灭蚊手册。针对顽固蚊媒孳生黑点,严格执行“登记造册-专人攻坚-定期回访”流程,截至目前已完成第一轮入户全覆盖,累计清理蚊虫孳生地518处,整改率达100%。全村布雷图指数(BI)从防控初期的局部暴发风险(BI≥20)降至控制传播阈值(BI<5),切实筑牢蚊媒传染病防控屏障。
聚焦“清理+消杀”双攻坚,盲区治理“全清零”
该村实施“清消一体、错峰增效”的盲区治理模式,全方位清积水断源头、喷药剂灭成虫,确保清理一处、消杀一片、巩固一区。一方面,针对背街小巷、地下沟渠等卫生死角,精准引入城管专业环卫队伍作为攻坚主力,依托其“地形熟、装备全”优势,并辅以合理激励,高效清除堆积杂物、疏通淤塞沟渠。另一方面,组建村级消杀队伍,运用超低容量喷雾器等设备,科学选用高效低毒药剂,结合蚊虫活动规律实施“错峰消杀”,显著提升灭蚊效率。攻坚月期间,全村累计清理积存垃圾约12.6吨,消除各类卫生死角165处,清理积水容器900余个,疏通排水沟淤堵20处,消杀重点区域117.6万㎡。
用好企业防控“三板斧”,联防联控“无死角”
针对辖区内分租式厂房数量众多,且存在“产权复杂、管理分散”的突出特点,寒溪水村以“专题培训-入企指导-红牌警告”三板斧为抓手,拧紧企业防控责任链,确保责任到人、指导到企、惩戒到位。首先源头强责,组织企业代表、房东开展专题培训,明确其防蚊灭蚊首要责任,签订《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督导表》213份。其次精准指导,联动行业主管部门深入企业,现场指导清理货架底盘积水、规范仓储管理,累计入企指导280余次。刚性执法兜底,对屡教不改企业果断亮“红牌”警告并移交执法部门,累计警示2家,整改达标率100%。通过责任链环环相扣,推动实现企业防控从“被动应付”向“主动履责”转变。
巧变闲置地为“四小园”,蚊媒孳生“断根源”
为破解村内荒地、闲置空地易堆积垃圾、雨后积水、孳生蚊虫等痛点,寒溪水村推行闲置地生态治理模式,通过硬化地面、规整种植、增设排水系统“三措并举”,将卫生死角因地制宜改造为“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变“蚊虫温床”为“生态花园”。工程累计改造闲置地11处、面积超1740㎡,推动彻底整治“垃圾随风飘、积水招蚊虫”的顽疾,监测显示改造区域蚊虫孳生风险显著下降。“环境变美了、蚊虫变少了!”村民们一致好评,以“小园子”撬动“大治理”,从源头实现环境美化与蚊媒孳生地清除的双赢。
实施宣传动员“五提升”,群防群治“全覆盖”
此外,寒溪水村提升青少年防控参与度,结合“百千万·莞一夏”暑期活动,发动青少年担任宣传志愿者,让孩子们走街串巷普及防控知识。提升家庭防护落实度,发挥青少年“桥梁”作用,鼓励其担任“家庭卫生监督员”,将所学知识带回家,督促并协助家庭成员落实“翻盆倒罐”清积水等关键措施,将防控责任压实到户。提升信息传播精准度,依托村民小组群、企业员工群等线上阵地,高频次推送生动易懂的防控短视频和图文指引,确保防控信息直达目标人群。提升居民整治自觉度,通过入户宣教、线上精准推送和家庭内部监督等多渠道发力,持续强化“清积水是根本”的意识,激发居民主动清理房前屋后积水容器的自觉性。提升群防群治整合度,以青少年志愿者为纽带,构建起“点(青少年)-线(家庭)-面(社区、企业)”紧密结合的立体防控网络,实现群防群治“全覆盖”。